当大佬成为女配(快穿) 第143节
作者:
明夏一生 更新:2021-12-04 08:32 字数:4128
孟奎白了她一眼:“你一个女人懂什么?有的男人就好这口,成熟的妇人才更有味道。孟姜长得也算大同府首屈一指,万一入了王爷的眼呢?如果能给王爷当妾室,甚至只是外室,对咱们家也是一大助力。”
他叹了一口气:“你又不是不清楚,现在生意有多难做。自从王爷设立一个什么贸易集市,原本南来北往稀缺资源就成了普通货色,这半年咱们日子可越来越不好过了。”
“我知道你那点小心思,不想让孟姜压过你亲生儿女。可你想想,若是她真成了王爷枕边人,咱家生意好了之后,获益的还不是你的儿女?”
“而且男人总是图新鲜,等咱们生意稳定了,王爷对孟姜的新鲜劲儿也过去了,到时候还不是随你处置?”
听到最后,刘氏也心动了。
但她还是给泼了一盆冷水:“你说得这些,前提得是王爷喜欢孟姜。而且你之前对闺女那么差,确定她会为你出面求王爷?”
孟奎也为这个发愁:“她出不出面没关系,只要咱们攀上这层关系,就有的是人来巴结。算了先不管这些,你赶紧把孟姜的嫁妆还了。咱们虽然没权势,但家里又不缺钱,你非扣下她那点嫁妆做什么?”
刘氏被这句话噎死,“我还不是为了咱儿子。咱们儿子求娶守备家庶女,人家可是官家女儿,咱们光有钱有什么用?不得来几件压箱底的好东西?”
其实算计来算计去,真不是缺那点东西,就是为了给孟姜添堵而已。
刘氏哪里能想到,最后是给自己添堵了呢!
但是一边是燕北王的撑腰,一边是冯氏手下十几个奴仆虎视眈眈,刘氏最终还是只能把燕北王所赠给孟姜的嫁妆给送了回去。
至于以次充好的那些,她赌孟姜没有证据,所以刘氏打算装作没看见就是了。
等孟姜见到这几抬嫁妆,她眼皮子都没多抬,让秋灵帮着过目一下就可以了。
她空间里现在金山银山,还稀罕这点东西?她就是慢刀子割肉,让这些有罪之人慢慢感受到疼。
这只是开始,肉且得割着。
秋灵忙完回来,见主子闭目养神,悄悄帮主子按摩肩膀。
孟姜笑道:“我不累,你手头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秋灵道:“那个老婆子被关在杂物间十天了,黑漆漆凉飕飕不说,每天只有一个窝头一杯水,意志早就崩溃。”
“这几天每天求我和她说说话,她要坦白一切,可我照姑娘您说的,一句话不搭理她,她都要急眼了。”
“今日跪着求我要把冯氏所作所为给说出来,而且嘴里一直念念叨叨一些事情,但我依然扔给她吃的就走了。”
“不过姑娘,我只听了一会,就听见冯氏什么做假账、放印子钱之类的,还有她用咱们大房的银子帮着弟弟捐了一个武官之类,可真是触目惊心,什么都敢干。”
孟姜笑:“冯氏那边还来救人吗?”
秋灵点头:“每天都有人凑过来,甚至想毒死那老婆子,可惜她们根本没有机会靠近。姑娘,我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您要不要见见她?”
孟姜摇头:“她就是个喽啰,没什么可见的,等接生婆子到了再说吧。二房做的事情,等他们垮台后,自然无数人争着抢着来报告,不着急。”
距离拜见燕北王刚刚过去三天,她可以等。
孟姜本来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又过了两天就见到了徐管家。
孟姜听到徐管家亲自来拜访,她都有些愣住了。这位虽然名义上是下人,但在大同府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竟然亲自前来,倒让她受宠若惊。
孟姜亲自到二院门口迎接徐管家。
徐管家年纪五十几许,见到孟姜却十分客气,先行礼后才一脸歉意道:“我们王府婆子丫鬟实在有限,能出来跑跑的更是没有。王爷为了保险起见,不得不让我这个老头子亲自舔着脸来求见,还请大少奶奶不要介意。”
一般是嬷嬷到后院走动,他们燕北王府没办法,没有女主人,王爷又不爱用婆子丫鬟,所以确实缺人。
好在因为徐管家年纪大,就算到后院也无妨。
孟姜笑道:“您是长辈,随便派个人来传我过去说说话就是,哪里敢劳烦您走这一趟。”
徐管家笑道:“之前我们府中还有一个郑嬷嬷负责后院之事,可前几日王爷怪罪她办事不利,将她罚到庄子上去了。”
王爷这事一办,徐管家这心就热乎乎的,他觉得王爷这是真上心了呀!
第170章 一肩挑两房9
孟姜与徐管家寒暄几句后问明来意, 没想到竟然是已经抓到了接生婆子。
孟姜十分惊喜:“王府之人这样厉害?我们毫无头绪,你们竟然几天就找到了,可真是神速。”
徐管家笑道:“王爷十分上心, 直接出动了军中斥候寻人, 法子多的是。王爷说了, 您的事情就是最大的事情, 让我们以后一定要上心。”
其实王爷虽然郑重吩咐过, 但绝对没说过这样肉麻的话, 但徐管家费尽心思在孟姜面前替王爷刷存在感, 于是这样说。
孟姜没想到燕北王竟然是这样热心的人, 心里很有些感动,“可真是太麻烦王爷和王府众人了,请徐管家受小妇人一拜。”
徐管家:“不敢当不敢当!”他还打算把孟姜发展成王妃呢,受不起呀!
徐管家谦卑笑道:“王爷怕把人送来这里, 万一有人动了手脚便白费功夫,所以想明日请您过府提审, 王爷亲自相陪。”
孟姜惊讶:“就这点小事, 何须劳动王爷。”
徐管家笑道:“不麻烦不麻烦, 近来边疆无战事, 王爷很闲的。”
孟姜:“……那就谢谢王爷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这位王爷不是能够让小儿止哭的魔鬼一般存在, 怎么在徐管家嘴里如此细腻可亲?
徐管家心道,王爷其实本来是让他把那婆子直接送过来的。但他一想,王爷难得不排斥一个女人, 能多见一面就多见见,万一擦出爱的火花呢?
于是随口说了个理由,劝王爷亲自帮着提审。
本来徐管家还没报太大希望, 没想到他就那么一提,王爷立刻应下了。
所以,他觉得里面猫腻很大!
徐管家说完正经事便告辞离去,孟姜亲自相送。刚走出院子,便见二夫人冯氏和冯悠然急匆匆赶了过来。
冯氏见到徐管家立刻堆上满脸笑:“徐管家竟然亲自前来王家,我等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徐管家笑着看向孟姜:“这位是?”
孟姜轻轻道:“这位是我们二房的二夫人。”
徐管家本来还谦卑的笑容立刻收回,昂着下巴望了望冯氏,冷声道:“闲杂人等莫挡路。”
那气势,十足的傲娇。
孟姜使劲憋笑,秋灵却是个活泼性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冯氏和冯悠然面红耳赤,想再说什么却不敢开口,只能低头恭送徐管家离开。
看着徐管家对孟姜那样客气谦逊,冯氏姑侄二人银牙都咬碎了。
冯悠然小声骂道:“狐媚子,是个男人就勾/搭,连看门的老头子都不放过。”
孟姜耳力极好,听个一清二楚。
等送走徐管家,孟姜返回后见她们还站在那里,脸上表情愤愤不平的样子。
孟姜走到冯悠然身旁,冷冷道:“你刚才说了一句什么?”
冯悠然昂头看着孟姜,“我反正没说假话。”
孟姜一个耳刮子打过去,“不分轻重的东西!如果刚刚徐管家听了进去,你以为你还能好好站在这里?”
孟姜又对着冯氏冷笑:“婶母也是,自己的侄女要管好喽。她年纪小不清楚燕北王是如何权势滔天,难不成你也不知道?”
“莫说咱们王家如今只是一个空壳子,就算是咱们王家鼎盛时期,对上燕北王府也是以卵击石而已。”
“冯悠然随口一句话,是要让咱们全家陪葬吗?”
被一个小辈训斥,冯氏气得身子都在打颤,可她却无法反驳。
弄不了孟姜,冯氏只能拿着冯悠然出气,用食指狠狠点着她的额头:“都是当娘的人了,说话都不知道轻重。”
冯悠然:“……姑母!我又没说错话,她就是个狐媚子,她连表哥的心都哄走了。”这几日,她明显感受到表哥待她比之前冷淡。
而且表哥谈起孟姜虽然好似怒气冲天,可女人的直觉告诉自己,表哥其实更生气的是求而不得!
他的心里有了孟姜这个狐媚子!
孟姜冷笑道:“你表哥算什么东西!与我相提并论,没得恶心我。再不滚,还想让我再扇你几个耳光?”
儿子被孟姜一再贬低,冯氏也是很窝火,可惜如今的孟姜已经不受她控制。
而且冯氏还不得不低三下四求道:“阿姜说得很对,悠然你以后别无理取闹了。对了阿姜,徐管家来可是有事?”
孟姜笑道:“能有什么事,就是问问我这几天过的如何,说是若有些人再给脸不要脸,让我尽管到王府寻他来撑腰。”
冯氏被骂不要脸,却只能强笑道:“你这样懂事又贤惠,谁舍得欺负你呢?阿姜啊,咱们家的家务事就不用大大小小都跟王府报告吧?你的嫁妆妥妥当当的,大房的账目也很快就好了。”
“只是你也知道的,这几年不是天灾就是人/祸的,府中花销难免大一些,我会一桩桩亲自跟嫂子解释一番的。”
孟姜冷笑道:“您也别给我戴高帽子。咱们王家百年旺族,丑事不是没发生过,不过是一床被子盖住了而已。但我这性子吧还真没那么好,若是有人太过分,我是不怕说出去的。”
冯氏连连保证:“你放心吧,我们二房永远唯大房马首是瞻,绝不会出格。”心里却有些没底,毕竟这几年花得太大手大脚,有些都不知道到底怎么没的。
冯氏心里苦呀,丈夫是个只懂风花雪月的,听曲喝茶抱女人,这三大爱好就坑死人。
娘家哥哥又没什么本事,一花完钱就来她这里哭穷。面对唯一的哥哥,她总是狠不下心来。
至于儿子,虽然出息是很出息的,但无奈时运不济,明明才华出众,却屡屡不能中举,如今还只是秀才。科考路漫漫,每一年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她为了这个家,为了维持体面和光鲜,真是操碎了心,可谁体谅她呢!
孟姜可不知道冯氏竟然有脸叫苦,她只是先稳住人而已,一切待明日再说。
第二日,孟姜起了一个大早,收拾妥当到了时辰便去了燕北王府。
徐管家亲自在外面迎着孟姜,刚进了广亮门楼便见王爷也迎了出来。
徐管家笑道:“我们王爷不放心您,所以亲自迎了出来。”
孟姜:“……王爷实在客气。”
燕北王徐习之微微点点头,并不多言。
徐管家在前面带路,孟姜和燕北王在后面一并走着。
徐管家用余光往后面偷偷悄悄,心道王爷总是一身黑,王大奶奶,呸,孟姑娘总是一身蓝,两人还真是绝配。
走了许久,估计经过了大半个王府,才终于来到王府地牢处。
徐管家笑笑:“这里一般都是在地牢里审讯。但昨日王爷特地嘱咐,说怕您觉得阴冷不适,将咱们把上面专门开辟出一个审讯处,干净得很,孟姑娘放心就是。”他逮着机会就说王爷的好。
听到“孟姑娘”这个称呼,燕北王看了看孟姜,又瞪了一眼徐管家。
徐管家嘿嘿笑着,他当年带着王爷东奔西走逃命,两人对外是主仆,其实早就情同父子,他才不怕王爷。
孟姜对大少奶奶身份本来就不认同,所以听到被叫孟姑娘并没有其他感觉,反而觉得顺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