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针尖对麦芒
作者:
常忆晓南湖 更新:2024-11-15 17:11 字数:3098
第二百三十六章针尖对麦芒
其实,这并不是蒙骜的本意,而是出自应侯范雎的谋划。前军大将蒙骜前番受了赵括的背后一刀的窝囊气,若是按照蒙骜的意思,他早就挥军南下,一鼓作气打下汜水之地,好好出口气了。他相信十万秦军的实力,更清楚那韩军战力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
这应侯范雎实乃旷世大才,面对大秦东出的铁血大争,此时的他心底沉定得很,很有些气定神闲的味道。因为他自觉为大秦东出而作的谋划一环套一环,早已布置妥当。
眼下秦国一路特使迷惑山东诸侯,一路大军威逼韩国和周王室,如此一来软硬兼施、相辅相成,他毫不担心韩国和周王室会出什么意外。
这些日子,外松内紧的应侯范雎稳坐钓鱼台,他心想:等着再过些时日,且看那韩国和周王室,如何乖乖地把汜水之地献给我秦国。届时,我范雎之名就要声震列国了
韩国求援特使来到赵国之时,秦国十万大军已经威逼汜水之地整整三日。赵王丹看完韩王亲笔写来的求援羊皮卷,这才立马醒转过来,原来大将军赵括所说并非是凭空猜测,秦军所图果然并非仅仅是汜水之地,而是野王、是上党。
赵王丹紧急派出十余路宫人作为特使,迅地召集赵国朝堂重臣。次日,那赵国入夏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便隆重地开幕了。
在这次大朝会上,大将军赵括又运来了那硕大的沙盘,赵括挥舞着竹节鞭,声调昂昂地陈述着汜水和野王、野王和上党、上党和邯郸之间的要害关系。
随后,大将军赵括一把甩脱那竹节鞭,向众臣拱手为礼,运足丹田之气,将秦军此番东出的真实意图一字一句、环环相扣地慷慨讲解。赵括为了说服赵国的重臣们,为了说服赵王丹,此番将那在御林军中练出来的口才挥得淋漓尽致。
赵括一番话说完,那响亮的声音绕梁不绝,但满朝堂的文臣武将们却难得地沉默了下来。这大将军赵括料事如神的本领,他们多多少少地都曾领教过。此时闻言那秦军夺取汜水之地,竟然是剑指赵国,赵国的群臣们不以为然的有之,心头凛然的有之,甚至暗骂赵括危言耸听的亦有之。
过了半晌,那上将军廉颇终于憋不住了,他甩了一把那浓密的胡须,开口问道:“敢问赵括大将军,依你之见,我大赵该当如何?”廉颇并未反驳赵括的推测之论,相反地,经过赵括略略地提醒,他这位勇冠三军的百战名将,就知晓了这其中的利害。
“合纵列国,共抗暴秦”大将军赵括转过身来,对上将军廉颇施了一礼,朗声回道。
上廉颇问完这话,却再无下文。只见他缓缓地捋着长须,眯起了那双铜铃般的大眼,默默地沉思着,在心底仔细地琢磨着这合纵到底能有几成的把握,琢磨着魏国、楚国、齐国等大国对秦军此举,又会有何反应。
“若合纵不成又当如何?”一个满是嘲弄的问话声响起。大将军赵括循着那声音望去,只见那平阳君赵豹正拿着一双眼睛,上下打量着自己,显然对自己秦国剑指大赵的论断有些不以为然。
赵豹此言一出,朝堂中的重臣们即刻明白了这位赵国高爵老贵族的意思,左右两班文武,数十道目光齐齐扫向那立在正中的大将军赵括。
面对这些责难的目光,大将军赵括却凛然不惧,他一时间心头火起,向那平阳君赵豹高声吼道:“谁言合纵不可成?且不说合纵可成并非奢谈,即使合纵不成,魏、楚、齐等国不肯出兵,我大赵出兵又如何?”
“无知小儿,无知小儿,可曾见识过那秦军虎狼何等凶残?可曾见识过那白起、蒙骜的厉害?”平阳君赵豹被赵括顶得有些怒了,他浑身颤抖着,指着赵括大声咆哮着。
一旁的上卿蔺相如眼见形势不妙,他灵机一动,赶紧出来打了个圆场:“平阳君暂且息怒。以在下之愚见,秦国大军并未一举拿下汜水,莫若,我大赵少待数日。韩王派出的求援特使,想来不仅仅只派向我大赵一路,等等看看那魏、齐、储等大国的动静再说。”
上卿蔺相如素有急智,他这仓促间想好的应对之策,可以说是四平八稳。那其中的意思就是,若各大国决心合纵救韩,赵国自然顺势派出合纵大军;若各大国对此毫无反应,那大赵强自出头得罪了暴秦实乃得不偿失。
赵括所说的上党危局,蔺相如也曾考虑过,但是这位略略知兵的名士,心下以为赵国兵力并不弱,再凭借上党天险坚守,秦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去。
听着上卿蔺相如之言,大将军赵括向蔺相如这位名士投去了两道感激的目光,同时赵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心底默默念道:静气,静气,每逢大事要静气
“蔺上卿言之有理”平原君赵胜理着那浓密的长须朗声赞道,说话时,他面含笑意地望着蔺相如,显然对蔺相如稳妥之议,甚为赞赏。
平原君赵胜话音未落,朝堂重臣附和的声音接连响起。
“臣附议——”
“蔺上卿之言实乃老成谋国——”
“我大赵宜静观其变,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此时的大将军赵括,心底早已恢复了一派澄明,他面露微笑地环视着赵国朝堂的群臣们,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静待各大国之反应,想来那魏国、齐国、楚国也是这等对策,若非如此,那秦国的特使王稽,哪能钻得了空子?”
“就依蔺上卿之言,我大赵静观其变最为妥当散朝”少年赵王丹朗声言道。说话时,他看了看赵括那静静地微笑模样,他心知赵括天赋奇才,既然未在力争,想来此时已经有了妙策,当下也就未再多言,直接宣布散朝了。
重臣们纷纷散去,拥挤得赵国朝堂渐渐变得空旷起来。缓步慢行的大将军赵括刚走到大殿门旁,便被那平原君赵胜一把扯住,平原君望着赵括满脸的笑意,忙轻声道:“赵括大将军,莫急着走,且随本君去见我王,将你那备用之策细细说来,本君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说完,平原君赵胜急匆匆地拉着赵括,便往王宫的御书房赶去。待进了御书房,赵括气定神闲地将那备用之策一番分说,一旁的平原君赵胜又连声附和,听得赵王丹频频点头。
今日的大朝会,这赵王丹觉得已经驳了赵括这昔日同窗、知己近臣的面子,这酷爱面子的赵王,此时再也狠不下心来拒绝赵括的备用之策。
加之,赵王丹虽不识兵,但听着大将军赵括和平原君二人的解说,觉得这备用对秦之策,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可谓是外松内紧、绵里藏针、直插要害,堪称绝妙。
于是乎,赵王丹顺水推舟,终于昂声大赞着点了头——
且说秦国那头,就在蒙骜的大军抵达汜水之地五日后,秦国丞相、应侯范雎那软的一手使了出来,他给韩国、周王室摆了个**阵,更让山东列国诸侯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
应侯范雎派来了他的大恩人河东守王稽做为秦王特使,向汜水两岸的韩国、周王室两方申明:秦国无意全部占领汜水流域,只求将与河东郡、河内郡遥遥相对的大河南岸的河段划归秦国做渡口,秦国便立即退兵
战国之世,列国相互封堵,对关隘要津的争夺原是寻常。地势不利之强国威逼占据要津之弱国割让关津者,更是屡见不鲜。秦国特使一申明秦军意图,各国斥候立即飞马回报本国。
齐、魏、楚三大诸侯国一听此番并非灭国之战,便立即松缓下来,嘈嘈兵救援的声浪也顿时平息了,听到这消息,赵王丹更是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心想若不静观其变,这下赵国岂不成了出头鸟。
大将军赵括闻听此讯,微笑着摇了摇头,心下道:这山东诸侯就这么进了**阵,那应侯范雎着实厉害。不过,谅你范雎如何也想不到,你那计谋早已被俺这穿越男识破,俺已经在那要害之地,马上要布下深深的陷阱等着你了。
就在应侯范雎摆出**阵的同时,大将军赵括也紧锣密鼓地筹划起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时最为轻松的却是那受害方之一的周王室。闻听秦军此来不是灭他东周,在那昏庸的周赧王差点乐得差点昏厥过去,在他看来:洛阳王畿濒临大河的土地本来就荒芜人烟,没有国人居住,几处要塞也无兵可守、形同虚设,便割给秦国何妨?
与王稽会商的东周王室特使,立即回报周赧王,这位老天子却只是一句回诏:“只要秦不灭周,特使但全权行事。”于是周室特使立即与秦军达成盟约,割让了洛阳王畿的河外渡口,不再跟着韩国四处奔波求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