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
作者:
十叁元 更新:2025-02-13 16:47 字数:4408
素女瞥眼看看那御案,未见得什么端倪,殿里头也不曾有人来过痕迹,只得点头称是。
皇帝本来还借了她一角书案,教她共着案上那一卷样本书写。素女摇摇头道:“不必了,妾都记得。”伏身跪在地上,开始默写。
皇帝搁下笔,用起早膳,看她极谙熟地书写道经,姿态虔诚,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不过当下并未发作,只是点头:“好。”
素女写了许久,直到手有些酸了,才放下笔歇一歇。李霁劝道:“你也来用早膳罢。”素女点点头,收拾了地上抄好的数张。一仰头,李霁已舀了一勺递到她嘴边:“张嘴——”
他喂得煞有介事、居高临下,素女无法反抗,乖乖咽了下去。李霁见她低着头,跪在他脚边的样子,突然来了兴致,自己也不吃了,就一勺一勺给她喂,一碗拌了兔醢的粥不多时见了底。
听见李霁持那只银勺在澄润的青玉碗中刮动,素女伏在他膝上,问他:“陛下不饿吗?”
“再去问尚食要就是了。”李霁淡淡答道。
那不就她又要再跑一趟了。素女心里微泛起一阵无言,这人温存起来是真温存,麻烦起来也是真麻烦,而且压根不会考虑对面的麻烦,全天下都是他的臣下,任他予夺。
“想什么呢?快去。”李霁瞟了她一眼。
她站起身子来,学宫人样子冲他行了一礼,去殿外找人。正好把换被衾的事又提了,一旁有个尚且懵懂的宫人问:“换了呀,不是昨儿夜间换过。”这一语问得周遭年长些的宫人都在偷笑,素女在这片暧昧放荡的笑声中不知如何是好。还是从旁有人问:
“贵人,陛下什么时候愿意见我们呢?”
素女愣了愣,想到皇帝在殿中抄经的举动:“大抵,时日不远了吧。”再多说,也要犯泄露禁中语的罪过了,向檐下宫人们谢过,便匆匆回了殿中。
皇帝坐在案前,薄唇紧抿,写字的样子专注沉凝。素女站在一旁,看他用笔,觉得心下有趣。道士擅画符箓,对笔间寸毫的把控自不必说,通常一气呵成。可是他运笔是另一种风格,脊背直挺,一手将袖口拂起,手腕转动,行云流水,却不至于过分飘逸,失了庄重。笔下的字横若长河,立似松柏,古朴凝重。
和他在床上轻靡浮薄的作风还真不一样呢。她盯着他笔尖,几不可闻地一叹。用上好的绢帛抄写,且能让皇帝如此认真地抄他最痛恨的经文,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看来,他也不是想要一直困在这里的。
素女微微一笑,伏身去继续抄写。写着写着,脑海里浮现在玉真宫时的日子,也要抄很多经文,用斫来的翠竹,削成竹片,上头细细密密地写满,再卖到山下信徒手中。当然不似宫廷中这样,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奢靡,抄经的房室里弥散着淡淡的竹子清香。师父就在她身边抄,到闲下来时,悄悄收几枚竹片到袖子里——她就知道,师父又要偷偷去续写她那卷医书了。
她垂眸暗想,黯然地握紧笔。殿外下小雨,阴阴沉沉,殿内的烛火摇晃,静谧幽沉。
到薄暮时,两人已抄的满地满案都是,缣帛被铺陈开来晾晒墨迹,好似一匹流光溢彩的华裙摊在地上,甚是眩目。李霁累了,躺在她腿上,闭着眼睛。
素女用手轻柔地点揉他的额头鬓角的经络,为他解乏。垂头看,李霁的睫毛垂在脸上,难得透露出一种乖顺温柔的秀气,素女忍不住拿手去碰他的睫毛,被他一把抓住:“不许狎玩朕。”
她抿抿樱唇,正不知该说什么好,李霁睁开眼睛,伸手捏她的脸:“该罚。”
“怎么罚?”素女失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正符此义。
李霁微微一笑,目若朗星,闪着狡黠的光:“朕得仔细想想。”
他顿了顿:“罚你帮朕多抄点,要摹朕的字,写得一样。”
陛下想偷懒了。素女无言以对,只好推辞道:“这可不行,陛下拿笔的姿势都和妾很不一样呢。”她似乎有些闷闷不乐,感叹道,“唉,妾是个山野村妇,倘不是做了道士,连字也未必能识得。陛下这一笔一画好几个波棱,写得太好了,妾不知道怎么学来!”
李霁颇自矜地说:“那是,朕的字一向很好。”昔年做太子监国,为不让臣下看轻了他,苦苦练过,宗室群臣的盛赞也得了许多。可是头一回躺在一个女人腿上听她夸,语极直率,嘴角几乎压不下去。
又怕被素女看见,岂不是显得他很在意她的评价。只好从旁捡起一张缣帛,遮住脸,端详着看:“小村妇,你的字也还可以呀,比朕想象得要好。”
素女笑笑:“别的还其次,抄经肯定是写得最工整的,从前还要散给信众读,他们有的也不认字,还要减笔换字,甚至干脆打一个圈。妾这回虽则尽力注意,还希望不要混进来从前的习惯才好。”
“哼。”李霁揣紧怀中她的手,“遇难则避,遇险则逃。这也算作传播真义吗?”
素女还欲辩护:“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即是。倘若他们能从中寻到一星半点儿大道,不就很好了吗?”
她阖眸,做出虔诚模样,一时秀眼低垂,静如一朵莲花样,不施粉黛,清涟婉转。
李霁看她这副笃信模样,心里不由得生出火来,盯着她红艳欲滴的两扇唇在讲什么道什么法的,不知道是出于愤怒还是情欲,一心要迎上去,堵住她的口舌才是。还未成行,外头大喊:
“皇太后驾到!”
李霁面色一惊,连忙从她腿上挣腾起来,放下缣帛,伏身拜倒:“儿参见皇太后。”
这是自他卧病以来,第一次见到太后本人。
太后在向他走来。
李霁只能看见方扣翘尖的鞋舄,绣连绵不绝的云纹,缠枝的花卉里盘金线绦,依旧是这么精巧、这么华美。
他垂着头盯着它,不禁幻想这双华贵富丽的鞋履出入锦章宫,在帏前帐后接受官员议事,锦章宫一定热闹、繁忙,和冷清的玄元殿,天壤之别。锦章宫前熙熙攘攘,报奏呈事,殷勤来往的,是原本属于他的百官臣僚。
他忍不住咬紧牙关,下颌线微微绷直,但终于,在太后发觉之前,强制自己放松了下来。
素女亦拜倒在地上,浑身出了冷汗,方才皇帝躺在她腿上,太后多半是看见了,不禁一窘。倘若要治她蛊惑君王之罪,她要如何辩白?
幸好,太后注意力并不在她身上,她径直冲皇帝问话:“哀家许久未探视你,在做什么呢?”
皇帝答:“儿子在抄经。”
太后的目光从案上的缣帛上滑过,讶异令她的眉头簇起:“你抄这个做什么?”
皇帝轻叹一口气,怅然地说:“儿子心乱,素女说,抄经能让心清静一些。玄元殿里冷寂,抄经文倒也打发时间。”
太后随手拾起一张,端详片刻。皇帝的书道功夫极深,从前在东宫练得很辛苦,连芳姑看到了,也忍不住对太后讲,娘娘,要不要让殿下歇息一会儿呢,还怕劳累坏了呢。太后那时为中宫,则是一摆手,摇摇头说,君临天下,教化万民,岂能不以身作则?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前尘往事浮上心头,太后一时无言。那时皇帝倒不曾怨恨她对他苛刻,还仍旧乖顺刻苦,在她的教养规训下,把书道练得技惊四座。
她嘴角流露出一点难得的轻松笑意,眼前不自觉飘起前两天看禹王请安奏牍上的隶字,的确没有皇帝的好。虽则都是她所出,天赋也分高下呢。
太后想到这里,吃了一惊——她近来总是不自觉将这两个儿子比对。
她掩住心头的想法,悠悠问道:“抄了这么多,可学到什么?”
皇帝敛容垂眸,答:“经中深意,儿子浅薄,岂能轻易探得?只是写着写着,心静下来,许多事情兴许就想得开些。好多从前执着的事情,如今看像是庸人自扰,反倒误了他人性命,是不应该。”
太后冷冷地笑:“你能这么想,他们就没有白死。”
皇帝在地上拜叩:“是——”
太后看了皇帝两眼,形容是消减了一些,不过神色正常。披头散发的,有些不庄重。她当然晓得,近些天皇帝隔绝外间的侍从,每天和那个女道士同卧同起,日子过得不像个正经皇帝。
不过抛开礼节,这实际上对太后没什么不好。这段时间,她可以说难得地拥有了朝议决策上的安宁。比起他康健时候总要置喙朝政,一个病着的皇帝用起来顺手多了。她甚至隐秘地希望皇帝的病永远不要好。
皇帝像是勘破了她的心思,居然开口说:
“太后,朕在这殿里,近旁无侍从随御,从心自在,倒是觉得轻松得多。同素女一起抄一抄经,心里的百般杂念,也就稍稍平息了。现在,儿子时常觉得,垂衣拱手,有什么不好呢,至少……”他面上滑过一丝痛楚,“儿子不会觉得,自己像是被厌弃了似的。”
他说到这里,身形一滞,终于下定决心,在地上深深叩了一下,请示道:“儿子常深感宫禁沉闷,朕以凉德,未能仰法先祖,克责生悔。”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在下了极大的决心:
“请太后允许儿子退居柏梁台!”
柏梁台,乃是上林苑外离宫。皇帝当真下定决心,要退居别殿,不再过问政事么?
在场宫人听闻此语,无不捏一把汗,皇帝竟然自请退居离宫,这简直是公然向太后表明,自己从此以后再不干涉政事,甘心做一个傀儡。
太后望着地上深深伏叩的皇帝,百感交集。他说那“厌弃”二字,实在令太后心下窘然,不禁想起昨日皇帝问宫人药丸是何人所合,为此,堂堂天子竟然落泪。叫她听闻禀报时,也不知是该感慨,还是该埋怨。
她又有些不平地想,对这两个儿子,她一向是厚此薄彼,如果皇帝不是两次叁番违拗她的意思,她何须如此?
太后眉头深锁,看不出她对此的反应有任何欣喜之意。相反,她严厉地说:“皇帝,不要再说这种胡话了!”
李霁抬起头,声音颤抖地喊:“阿娘,阿娘,儿子犯了这样的过错,为什么阿娘还肯原谅朕?”
外头的雨声潇潇,洒落在檐下廊间,倍添凄凉。太后面色严肃,心里暗自回答,这当然是因为你曾经是哀家付诸最多心血的儿子——事到如今,她竟然还怀抱着做一个慈母的幻想。
“好了,皇帝,今日的事到此为止。殿里的人有任一个胆敢将所听所闻流传出去,哀家绝不轻饶,听到了吗!”太后疾言厉色地环顾四周。
素女及周遭侍从都俯首称是。
太后转头看向李霁,长吁一口气。她这个儿子,究竟是真消停,还是假退让,眼下不得而知。她目光缓缓落到皇帝身上,看似很和缓说:
“你的玺印,哀家正打算着人送来。如今身子骨康健了,到底还是要将政事拾捡起来。成日价在这殿中胡闹,算怎么一回事?”
皇帝扫一眼御案,面色坦然地摇一摇头,伏拜道:
“太后,朕的御案上遍布着抄写的道经,哪里腾得出地方,放其他东西呢?军国大事,有不能决议的,儿子再勉力过问罢。”
太后放松下来,问:“你这道经要抄到什么时候?”
“待到太后寿辰,十二部经应该就能抄完了。”皇帝缓缓说道。“能为阿娘献寿,不令阿娘忧心,就是儿子最大的孝顺了。”他看了眼素女,请求道,“只要阿娘容许朕身边随从此女,旁的,朕目下别无所求——就让儿子暂得这片刻的安宁吧。”
太后没有回应,目光落在皇帝身上,幽叹一口气:“起来吧。”
太后走了。宫室重新变得空荡。李霁跪坐着牵住她的手,素女才发觉他手心竟起了一层薄汗,为他擦拭。他眉眼微微压着,不知在想什么。素女正欲开口唤他:“陛下……”
却有一个宫人入内,是太后派来:“请姑娘到锦章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