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9做汽车巨头 第538节
作者:爱喝红茶的兔子      更新:2025-02-10 14:58      字数:3402
  郭书银今天过来是专门跟曹阳汇报新增投资的事情。
  这几年,得益于热冲压成型零件的快速发展,羊城华强厂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不过由于投资也很大,实际上公司的账户上面,每年的盈利并不算多。
  现在一口气投资5条热冲压成型生产线,肯定是会进一步的导致收益情况恶化。
  并且还需要找银行贷款。
  这种事情,肯定是要跟曹阳商量了。
  别看南山集团只有华强厂30%的股份,但是热冲压成型生产线的设备和模具都是南山集团供应的,曹阳的话语权肯定是比郭书银要更大。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曹阳压根就没有空去管羊城华强厂的事情。
  南山集团那么多事业,他都管理不过来,又怎么会去太过于操心投资企业的情况呢?
  “热冲压成型技术作为未来十年汽车车身领域上比较热门的技术,扩大投资肯定是应该的。”
  “不过,我们在相关的技术创新上,也需要下功夫。”
  “比如补丁板的热冲压,变截面板的热冲压,模内切边等技术,都需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据我了解,海斯坦普和卡斯马它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将来指不定在通用、福特等欧美车企里面,他们能够获得大量的订单。”
  “华强厂要做热冲压成型的龙头企业,不仅是在产能上,在技术上也要领先才行。”
  曹阳是非常重视技术的。
  一家企业如果在技术上没有竞争力,肯定是走不远的。
  南山集团一直秉承靠技术拿单的路线,相关的投资企业,他自然也是希望走类似的道路。
  要不然到时候大家都把产品做成白菜价,没有钱挣,就更不可能在新技术上有突破了。
  “嗯,曹总说的是,我们从去年开始也专门成立了研发部,从本特勒挖了几个工程师过来。”
  “今后也会进一步的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
  郭书银自然也是意识到了研发的重要性。
  华强厂能够有今天的局面,不就是因为提前进入到热冲压成型领域,算是在这个领域里头借着南山集团的光,有了技术优势嘛。
  要不然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发展的那么快?
  “热冲压成型工厂的投资方面,我是没有问题的,具体的选址工作我也相信郭总的眼光。”
  “设备方面到时候你们跟南山设备那边做好沟通就行了。”
  曹阳提醒了一下郭书银,看到他已经接受,也就没有必要继续说太多了。
  后面大家交流了一下华强厂跟各个客户的合作情况,以及各个客户未来的一些新车型规划的情况,这一次的会谈就结束了。
  “潘总,热冲压成型生产线相关的设备,最近几年要充分的考虑产能需求,我估计未来三年国内至少会有20条以上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投产。”
  “这是一个超过10亿元的大单,可不能让那些进口设备厂家把钱挣走了。”
  送走郭书银,曹阳立马就把潘金兴叫了过来。
  作为热冲压成型行业背后隐藏的大佬,南山设备在汽车行业内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了。
  之前只是在prg压机和trf压机方面名声比较响亮,后面在机床上面也打出了名气。
  现在成套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以及电池生产线、碳纤维生产线等的开发,南山设备已经算是华夏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了。
  再过几年,这个之一也可以去掉了。
  “曹总,我感觉您这个预测可能还是太谨慎了。”
  “由于这几年各种碰撞测试相关的营销很是火热,然后提升车身强度需要的成本又不是特别的多,所以各个主机厂对使用热冲压成型零件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哪怕是一向保守的东瀛车企,比如羊城本田,也都在检讨下一代车型开始导入一部分的热冲压成型零部件了。”
  “这种情况下,未来三年新增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别说是20条了,也许翻一番都不止。”
  潘金兴作为南山设备的总经理,对于设备行业相关的变动,显然有着更加敏锐的嗅觉。
  反倒是曹阳受到脑海中残留印象的影响,觉得热冲压成型零件的使用,哪怕是比前世加快了,也不会快到那么夸张的程度。
  原本的历史,2007年的时候,整个华夏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也只有本特勒的两条吧?
  哪怕是到了2010年,加上海斯坦普和卡斯马等正在修建的,也还不到10条。
  但是现在呢?
  只是羊城华强厂就已经有6条热冲压成型生产线在量产之中了。
  春城四环厂、春城冲压厂、西风模冲的热冲压成型线,也已经投入到生产之中。
  本特勒更是在筹备修建第三条热冲压线。
  而卡斯马和海斯坦普的产线,明年也可以投产。
  可以说,这个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了后世2013年左右的水平了。
  这种情况下,未来三年还会再增加40条热冲压成型生产线,还真不是不可能。
  “热冲压产线需求越旺盛越好,我们的价格还能更加坚挺。”
  “加热炉、压机和激光切割设备,这几个关键的设备,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拿下订单。”
  “最好就是能够让客户选择全产线交钥匙工程,这样子更省事,利润更高。”
  虽然南山设备的规模永远不可能超越星辰汽车和南山汽车零部件等公司,但是它的重要性却是一点也不低。
  甚至比南山汽车零部件还要重要。
  一直以来,国内的设备产业都是远远落后于国际巨头。
  不管是各种机床还是检测设备、试验设备,通通都有巨大的差距。
  并且,不仅是汽车行业是这样子。
  像是医疗行业,这样子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
  飞利浦、西门子这些厂家,别看普通百姓接触的都是家电等产品,实际上人家在医疗设备领域挣的钱更多。
  曹阳自然是希望自己所在的汽车行业,这种局面能最大程度的避免。
  南山集团不仅要做明面上的汽车巨头,也要做各个主机厂和零部件厂背后的大佬。
  第389章 激光切割设备,南山的巨大突破
  仰望的热销,让华夏的suv热来的更加迅猛了一些。
  不说长城、长安、奇瑞等本身就已经有suv车型的企业,像是长安福特、帝都现代、羊城本田等原本没有suv车型的企业,也是加快了suv的导入速度。
  而在suv热的背后,热冲压成型的热度,显然更高。
  但凡是搞冲压件的企业,甚至是搞模具的企业,都在想着去这个市场分一杯羹。
  相对来说,这个年代的热冲压成型零件,利润还可以。
  各个主机厂的成本压力,特别是合资车企的成本压力,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大。
  像是车身上的一个焊点,现在各个合资车企的供应商,一个焊点报价0.2元左右的可谓是大有人在。
  甚至报价0.3元一个焊点的也有。
  但是到了后世,别说是0.3元一个焊点了。
  你的报价书中要是一个焊点的报价超过了0.1元,主机厂的采购都得跟你大战三百回合。
  甚至你的报价直接就没有竞争力,得不到订单。
  这跟现在的车价偏高也是有一定的关系。
  身处汽车行业的人,不少人都已经感受到了这一波红利的到来。
  行动比较积极的,已经开始往前冲了。
  陈亮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最开始的时候,他在发那科做营业担当,很是舒服的过了几年日子。
  但是发那科的数控系统和焊接机器人被南山集团打的丢盔弃甲,在华夏的日子一下就不好过了。
  陈亮的顶头上司也被调到了其他地方,所以他也选择了跳槽。
  不过这一次跳槽,他的运气不大好。
  虽然跳槽前他已经充分的分析了一遍,觉得沙迪克在模具加工设备方面的优势是非常稳固的,所以他才跳槽过去。
  谁知道这一次又碰到了南山设备大规模的进军磨床、车床、铣床等模具加工设备,搞得沙迪克在华夏的营业额也是大减。
  眼看着奖金一年不如一年,陈亮再一次的选择了跳槽。
  他一直都在设备领域做事,自然也是希望自己选择一家设备厂家。
  这样子可以充分的发挥过往的经验优势。
  选择来选择去,他最终去了德意志的通快集团。
  自1923年公司创办之日起,通快就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无论是在钣金制造的机床与电动工具领域,还是在激光技术与医疗行业,通快公司均靠技术创新而引领潮流。
  通快在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了16.5亿欧元,绝对是设备领域的巨无霸了。
  通快下辖四个业务部门:机床、激光技术、电子与医疗技术、电动工具。
  其核心业务为柔性与精密高速钣金加工,包括全液压板材金属加工中心、二维及三维激光切割/焊接加工设备、数控液压折弯机、管材激光切割设备、二氧化碳和固体yag激光器相关设备等,能满足汽车、飞机以及机械工业各行业的需求。
  其中,通快在华夏做的最好的就是激光切割设备和二氧化碳/固体yag激光器相关设备。
  陈亮现在负责的业务,也正是这一块。
  加入到通快之后,他很是幸运的拿下了卡斯马在华夏的热冲压成型生产线的激光切割设备订单。
  一条热冲压成型生产线就需要配备4台激光切割设备才能满足生产节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