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作者:
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49 字数:1976
“再说了,我们现在不每天中午来打渔么,你家也不会每天都买一百斤呀,总有留给我自家的时候。”
说到底,赵子诚掌握着打渔的技术就是优势,何况鱼本身还是零成本呢。
听她把话说得这般透彻,杨三爷爷便安心了,于是选择了直接买小鱼回去。
“我回去和家里人说说,今天先买五十斤,明天再来买五十斤,等上了集再说。”
只要到时有地方收货,或者在集上卖得好,以后就能随时来买了。
小福丫头可说了,他们每天中午在这儿打渔呢。
就算没有,也总有打渔的时候么。
赵子诚也将他上回问价的那几家铺子告诉了杨三爷爷,老头欢天喜地道了谢,便挑着担走了。
“媳妇儿,你怎么不叮嘱他,别把两文的价说出去了?不然到时都来找你买,家里还如何存得下干货?”
赵子诚突然问林小福。
第591章 都听媳妇儿的
“少赚两文,却也没那么累了,若有人上百斤地来买,咱们就乐得薄利多销了。”
林小福却笑了起来:“就算是五十斤也行啊,这是河边价,爱买不买。”
“呵呵,你呀。”赵子诚明白她的意思,也笑了起来。
但像节前那天,说好不赠送还强行自己抢了小鱼走的情况,他们也要提防。
不过那天林小福也把话说得很明白了,那几个占了便宜的妇人恐怕也被不少人骂了。
占便宜是占便宜,但言而无信,以后谁还信你?
摆明了欺负人,这在如今的南林村里,寻常人家谁当得?
又不是林家大房那几个泼妇!
因而,若到时还有人好意思来占便宜,别怪他们一开始就不卖,明抢就做好撕破脸的觉悟吧。
“媳妇儿,等咱们家的大水桶做好,到时多存些鱼,咱们就上山去吧,这都端午过了,不知师父上山没有。”
又是一网拖上来时,赵子诚突然开口。
“嗯,先把枇杷膏熬制好再说吧,做上这一批,咱们就去山上转转。”
林小福答应着,却又看了赵子诚一眼。
“咱们是采药,可不是让你去打猎的。”所以,师父有没有上山,跟他也没关系吧。
“我有好久没打猎了,若是路上遇见了,难道不打了来?”赵子诚却一脸认真地看着她。
“……”林小福哑口。
就像那天他们在山里初遇时,当时他下山呢,自然不是为射杀那只野狗而来,但为了救她,又遇到了,岂有空箭而回的道理?
“但我还是希望夫君大人能分清重点、明白我们上山的初衷,不要本末倒置。”
但话是这么说,林小福还是提醒着赵子诚。
一声“夫君大人”,叫得赵子诚扑哧一笑,俊脸难以觉察地热了热。
“知道了,都听媳妇儿的。”最后,赵子诚妥协了。
这时林小春又背着背篓跑来了。
“姐!我帮娘把鱼剖了,又有多少啦?”她喜滋滋地问着。
“你背大鱼回去,今天三爷爷怕是要买小鱼,得给他留着。”林小福便道。
“三爷爷刚把鱼倒出来,就回家去了。”林小春连忙道。
“嗯,他是回家商量去了,他们家也想晒干鱼卖,我给他河边价两文,只有小鱼,毕竟三爷爷帮了我们许多,我们就当是回报一些。”
林小福见妹妹不理解,于是又解释了几句。
于是姐妹俩就把小鱼捡出来装进一只筐里,再把背篓装上了小半篓大鱼。
林小春走后不久,杨三爷爷就回来了,后面跟着也挑了担的杨文叔,还有拿着秤的杨武叔。
他们都是笑呵呵地,来到河边又说了一些客气话。
“小福丫头,我们商量了一下,就今天先买一百斤回去,明天不买了,省得多跑几趟招人问,这两文的价,还是悄声些好。”
杨三爷爷连忙解释原由,却让林小福心里一阵感动。
果然三爷爷还是那个三爷爷,会为旁人着想。
就算她不在乎,但他不知道,却在为她家在乎着。
又等了两网,杨三爷爷又担了一大担鱼回去,兄弟俩却还要等着。
第592章 吃苦的还是赵二
赵子诚今天还没换地方,节后水暖,初夏的午后轻风拂过河面,每一网收获或多或少,但没有空网。
等差不多时,杨文叔和杨武叔便自己捡小鱼、过秤,当场就给了两吊钱付帐。
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就像当初林小福去付工钱。
林小福却没急着接钱,而是拿了两条大鱼放进他们的箩筐里,这才收了钱。
不管这是给他们买小鱼的赚送,还是杨三爷爷帮忙的谢礼,他们都没有多问,道了谢便离开了。
之后杨三爷爷又担挑来了。
看他脸上笑容也知道,以低价买到这么多鱼,转手却多了一笔赚头,他是很高兴的。
等再凑满一担时,林小福这边也大鱼小鱼混装了一篓,一同回家去。
杨三爷爷帮挑了三担,不用再来了。
就算赵子诚能继续下网,家里也没地方装鱼,这还是得亏他们买走了这么多小鱼,才能多腾个盆出来。
回家后,林小福又送了两条斤把重的大鱼给杨三爷爷。
“傻丫头,先前不是送了么。”杨三爷爷一愣,连忙摆手不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