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作者: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49      字数:1947
  上回他们一车只能拖回来两只十斤装的大瓦坛子,还有四个五斤装的小坛子,剩下瓦钵和瓦罐只是搁厨房用的。
  现在,他们将六只大小坛子全用上了,盐水下沉之后一共装进四十斤多一点,连四十五斤都没装下去。
  更别说还没处理的枇杷了。
  “夫君,下午我们再去借驴车吧……”林小福无奈地看向赵子诚。
  第629章 慢慢改变
  她原本以为可以装下五十斤,剩下的鲜杨梅可以去镇上也探探价,说不定也好卖呢。
  等赵家先买驴车,回头他们也买一辆,到时赵家也说不上他们什么吧。
  可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坛子。
  “等我打了渔,下午再去一趟。”赵子诚好笑地看着小媳妇。
  回来的路上,因为村长预定了枇杷膏,让她觉得这生意大有前途,因而想第一批全部做出来,回头再去进些货。
  林余氏只当他们真是从师父家借来的十两银子,却不知如今十两银子,对林小福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而她需要摸索一套更加稳定的赚头。
  她需要合算的进价、各项成本和搭配成份、找到卖家、大量存货。
  总不能天天去河里打渔、背鱼、晒干鱼那么辛苦,或者去山上看看木耳长出来了没有。
  趁着鲜果季,大量存些货,以后能卖上半年也好。
  这样他们上山去,娘在家也不用这么辛苦,也不用担心赵子诚不在家,就没干鱼可晒。
  以后机会合适,她不开医馆,她先开一家杂货铺,让娘能自己坐柜,而现在,需要培养娘的强势性格。
  这些都是要一点一点慢慢改变的。
  而她也正以自己的言行在影响着娘、教导着小弟小妹。
  赵子诚打渔去了。
  今天是沐休,林小禄也喜滋滋地背了小背篓,去河边跟大姐夫学打渔去了。
  坛子用完,剩下的杨梅只能收了起来,自己吃也行,还有没洗过的也先搁在箩筐里。
  等赵子诚把鱼送去了赵家,回来便笑着把好消息告诉林小福。
  “爹娘今天去镇上卖鱼,中午就去接了大哥再去镇上,把早就看好的那辆驴车买回来了,刚到家呢,那驴确实不错,驴车也扎实。”
  十二两的驴车,多二两就有多二两的价值,赵长禄是个精明人,定不会做多花二两的买卖。
  “那就好,他们不再往村里借驴车了,我们借起来就没那么多闲话了。”林小福听了也开心起来。
  下午,赵子诚带了上回用过的草垫子、麻绳,便带着林小福姐弟妹三人一起去村里。
  林小禄吵着要去作坊,只好把他们几个都带上了。
  中午才来还驴车,下午又来借,林安泰很无语地瞪着他们。
  “大伯别生气,要怪就怪我进多了货。”林小福笑眯眯地解释,丝毫不因村长生气而尴尬。
  “今天我公公买了驴车回来,本应找他借的,但是大伯知道,找赵家不如找村里呢,我也没办法呀。”
  林小福一翻话,说得林安泰也无奈地笑了起来。
  虽然觉得这丫头脸皮也够厚了,但她说的话也不假。
  而这次,林小福不但借了驴车,还借了林有发同行。
  为了不隔天又来,半个下午也跑不了两趟。
  正好赵家中午就把驴车还回来了,因而她决定借两辆车,一次就可以再买四只大坛、十只小坛。
  “我先买这些用着,以后不用了也能装点别的东西。”
  林小福若无其事地说着,无视了村长家其他人惊讶的表情。
  买这么多坛子,这赚头做得大啊,他们有这么多本钱?打渔真的赚到钱了?
  第630章 当作甜品卖
  看着他们两辆驴车出村,一路都有诧异的目光看过来。
  只不过他们走得快,谁也没理会。
  傍晚时回村,看到两车坛子,可把大家吓了一跳。
  但想到上回林小福买坛子却跟村里妇人闹起了不愉快,大家便有些猜测。
  绝对是又有什么赚钱买卖了。
  而林小福的回复却是:“试试看吧,还不知道怎么卖呢。”
  回到家中,林小福拿了只小篮子,装了些枇杷和杨梅给林有发。
  “水牛哥,辛苦你了,拿回去吃个新鲜吧,下回就没有了,都熬了。”
  她解释得很有问题,让人以为杨梅也要熬煮。
  好在林有发是个识趣的,不再多问,便将篮子搁在驴车上,和赵子诚将两辆驴车赶回去。
  林小禄坐驴车还没坐够,又欢喜地往车上爬,林小福便不再同去。
  林余氏连忙拿了干净细纱布来洗坛子,林小福便和小妹将杨梅都清理出来,拿盐水泡上了。
  其实这些坛子还是不够的,但他们一次买得太多,动静也闹得太大,更不好解释杨梅的事儿,只能先用这些试着做了。
  等赵子诚和蹦蹦跳跳的林小禄回来,林小福这边已经在将剩下的杨梅滤水。
  将最大的四只坛子和一只小坛子都装上,还剩下一些就不再装了,留着家里人吃。
  之后林余氏去做晚饭,林小福和小弟小妹继续将枇杷清理出来。
  每一只都仔细检查,去蒂去叶,之后她将砧板和刀都洗干净,再将核剔掉,拿端盆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