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作者: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49      字数:1944
  而昨晚他们算出来的成本,勉强可以控制在二十五文的价,这一次实际是可以算到二十八文的。
  但进价偏高,又去掉了枇杷核等重量,才导致成本走高,因而,林小福决定下次尽量控制在二十五文。
  而今天他们要报给村长的,便是偏高的成本价,二十八文,不赚钱,就按这个价给他。
  这是没算柴和人工的成本,当然还有她用下的药粉,这个成本不可估量,好在用量不多,药效却极好。
  但无论怎么算,林小福都觉得论斤卖是划不来的,别人也会嫌贵。
  因而,她决定今天带上碗和调羹,像昨晚他们一家人吃的那样,论碗来卖。
  四十文一斤,对他们不算赚钱,毕竟还有柴和人工、时间精力的成本没算。
  但若一斤装到六碗,每碗有个七、八成满,卖个十五文,在东街应该有人吃吧?
  街头馄饨还能卖十五文呢,一碗饺子可是二十文。
  当然,若吆喝是卖枇杷膏,肯定会有人嫌贵,而药用的枇杷膏,人家用的枇杷老叶为主成份,成本低得不能再低了。
  若说是鲜果熬制,许多人家自己就会。
  因而,她要改个名字。
  等赵子诚赶着驴车回来时,林小福便急切地道:“夫君,咱们要写个宣传牌,把咱们的珍贵成份得写进去。”
  这样能提高本来的身价,而不给人造成虚利的误会。
  “宣传牌?”赵子诚刚把一百四十文钱拿出来,闻言不禁愣了愣。
  “没有硬纸板啊……”林小福恍然,有些遗憾,想了想只得退求其次。
  “我来吆喝吧。”林小福便清了清嗓子,先试喊了起来。
  “新鲜熬制的枇杷羹!枇杷、川贝、百合、花生!还有祖传清肺凉血密方!一碗只要十五文!老少皆可尝一碗嘞!”
  林小福很流畅地喊完了,就看到厨房门口站着的几人。
  赵子诚在忍笑,林小春和林小禄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盯着大姐,觉得十分新鲜有趣。
  “姐!我也去!我帮你喊!”林小春雀跃地道。
  她还没叫卖过生意呢,去镇上也就是那么仅有的一回两回吧?
  印象中,她已经没有印象了。
  “大姐!我也可以帮你喊!”林小禄也立刻说道。
  “春儿在家忙娘干活,禄儿上学去!”林小福瞪了他们一眼。
  小姐弟被瞪得灰溜溜走开了。
  早饭是蒸馒头,还有两格蒸鱼丸。
  又去买坛子,路上自然又摘了许多荷叶回来。
  蒸鱼丸也要拿去镇上试试赚头,为此把家里攒下的大鱼都用掉了。
  蒸鱼丸则是把新箩筐洗干净了,铺了一块细纱布,再堆放在里头,用竹签子串着,一串五个小鱼丸,卖十文钱。
  第633章 吃上一碗能止咳吗?
  他们出发时天色已显麻亮,村里已有人走动。
  但他们不担心碰到赵长禄和赵张氏,因为赵家早上做饭没这么快。
  “夫君,有驴车就是方便,就算不在镇上租铺,咱们也可以每天往镇上跑。”
  出了村子走在乡道上,感受着五月清晨凉爽的山风,林小福开心地说着。
  “天天走还是很累的。”赵子诚却比她冷静多了。
  就是以前去镇上卖鱼、卖槐花,他们也只是偶尔去一下,并不是每天每天地跑。
  而且大头还是被仁安医馆卖鱼了,并没有在街上叫卖多久。
  很快,他们进了镇子,林小福立刻就精神抖擞地吆喝起来。
  只不过今天不是集日,时间又早,镇上人不是在忙着吃早饭,就是忙着开铺。
  林小福也不着急,从镇南一路喊着就到了岔道那儿,赵子诚扭头看了她一眼。
  “往东,咱先在东边几条街上走一圈儿。”林小福便道。
  镇西都是做便宜买卖的铺子,和普通百姓人家,不是谁都舍得花上十五文的。
  刚要往东就让人喊住了。
  是镇南一个铺子走出来的妇人。
  “是新鲜熬制的枇杷膏?吃上一碗能止咳吗?”
  妇人大约三十多岁,模样还算好,脸上却现着倦容,走过来时还在咳嗽。
  林小福吓了一跳,连忙伸手作阻止状。
  “夫人稍安,夫人这是热咳没错,但我这是鲜果熬制,并不是药,不可能一碗下去治了你的咳病,你还是赶紧去仁安医馆开个方吃吃吧。”
  “不能治病你喊什么清肺热?喊什么明目止咳?”那妇人冷了脸色,不悦地瞪着林小福。
  “夫人明鉴,枇杷、川贝、百合,本就有此功效,但就算是些这些药炼制成药,你也不可能一副药下去立刻就治好呀。”
  “我这熬的是枇杷羹,是食补之效,预防、调理合适。”
  “就好像你用当归、人参、枸杞、茯苓炖汤一样,为什么要用这些呢?不就是它的药效吃了好吗,但它们都是药,总不成说你炖的汤是碗药吧?”
  那妇人被林小福一翻话说得“呵呵”了两声,又咳了两声,无奈道:“算了,你卖你的吧,我自己去仁安医馆。”
  她是要治病的,现在哪有心情吃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看着妇人从驴车前走过,林小福松了一口气。
  赵子诚正要赶车,林小福却拉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