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作者: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50      字数:1973
  “老婆子,赵家人来啦。”原来与她聊天的老太太,正是村长的老娘,杨诚的奶奶。
  “外婆!”林小福远远地喊了一声。
  “小福丫头,我们先过去啊,不远的。”
  余老太太便伸手朝右前方指了指,经过余家门前不远往左拐,很快就能到杨家了。
  原来两家还这么近,难怪时常串门儿。
  余老太太本来要介绍杨老太太的,被拉住了,杨老太太猛使眼色,目光便朝驴车上的小姑娘看过去。
  刚才开了口的肯定不是,旁边那个年轻的有些腼腆的肯定就是了。
  那天去茶摊看人,她是没去的,是杨诚同他娘跑去的,娘儿俩都相中了,她老婆子还没见着人呢,现在来看,确实模样不错的。
  “老太婆,我们也过去吧。”驴车按余老太太的指示刚拐过去,杨老太太便笑道。
  “好,今天上你们家吃席去。”余老太太也笑了起来,看老婆子的脸色,第一眼是满意了。
  林小福他们就在驴车上直接去了杨家,并没有在余家停留。
  余家两个舅娘从屋里出来,就只看到驴车过去,大表嫂杨燕抱着儿子出门一看,立刻道:“我们也回去看五嫂子去。”
  杨诚是杨燕的堂哥,又没分家,因而也是要叫杨诚为五哥的。
  “是不是还另说呢,现在就叫上了,可别到时候尴尬。”大舅娘便嗤笑了一声。
  林小福的大舅娘就是杨燕的婆婆。
  婆婆说话不中听,杨燕却不争辩,只是笑了笑便出了门。
  她是村长的幺女,就算在家不大干活、想回娘家就回娘家,也没人敢说她不是。
  “婆婆,光哥回来让他来帮着陪客,赵家老二不是咱们小福丫头的夫婿嘛,还没正式打过招呼呢。”
  杨燕走到门外又喊了一声。
  “知道啦,你快去吧,你也还没见过小福丫头呢。”大舅娘也提醒了一声。
  小子们回来可没少说福表姐的好,光是听他们说那些好吃的,她心里也有些懊恼,端午那天她做了坏人,事后可没少落着埋怨。
  之后小福丫头两次来买枇杷,连门都没进呢。
  杨家,杨诚的娘也在门前与人说笑,他们到是没藏着,村里人都知道今天会有人来杨家相看了。
  虽说南林村比不上花果村,但南林村比北山村又富贵多了。
  赵家又在官道上摆茶摊,无疑就是开了间小铺,若能联姻,以后还能将瓜果也摆过去卖呢。
  这茶摊也是要在衙门里办手续的,并不是你想摆就能摆的。
  花果村到是没人敢轻视赵家的家境。
  第855章 注意形象
  南林村里林姓多,花果村和杨湖村则是杨姓多。
  或许祖上多是同宗同族,一代代传承下来,也就隔房隔代,有的早出了五服。
  林小福的大舅娘也姓杨,只不过是杨湖村的人,与花果村的杨家隔得更远。
  但她儿媳妇杨燕也姓杨,外人就会叫她小杨氏,村里人看着她长大的,自然就会叫燕儿了。
  “燕儿,你家来贵客了呢。”
  一个妇人摘菜经过,知道杨家来了相看的客人,回家时遇见杨燕,立刻喊了起来。
  “知道呢,是我姑家大表妹的婆家呢。”杨燕便笑着解释。
  “可是嫁到林家的那个姑姑?”妇人诧异地问。
  “我们余家能有几个姑家呢?”杨燕便笑道,“可不就是么。”
  那妇人便不说话了,表情有些复杂地看了杨燕一眼,笑了笑。
  “唉,姑父虽不在了,但孩子们都大了呢,姑姑也不容易。”
  杨燕从妇人的表情便看出她在想什么,于是又笑了笑。
  “也是,你姑姑也是可怜人,如今孩子们大了就好,总有个倚靠了。”那妇人连忙道。
  说了几句话,杨燕便走了。
  杨家大院子,前院一样是篱笆桩,但两侧全是屋子,一溜儿各四间。
  而且厢房后头还有侧院,正房则是三明两暗,穿堂过去的后院里还有厢房和后罩房,另一边有厨房。
  两老和长房住上房,东厢是二房、西厢是三房,第三代们就住在各自那方的后面侧院、后院里。
  这是一座两进、两侧的大院子。
  杨诚家就是西厢和西侧院子,但今天相看可是杨家的大事,是在正院里招待客人。
  杨诚的爹娘都在家忙着招待,大堂屋里桌上已经摆上了瓜果和瓜籽、花生、麻花、枣糕等零嘴。
  杨诚此时正在塾学里,他大伯和二伯还有兄弟们也不在家,在家的是四个嫂子。
  杨家四个嫂子全在笑嘻嘻地打量着赵迎春,直看得表情镇定的赵迎春也终于手足无措起来。
  “嫂子们好,我是余家的外孙女,我大表嫂是你们家的姑娘,迎春是我小姑子,说起来都是亲戚呢。”
  林小福见赵迎春窘了,立刻走过去代她与那些杨家嫂子们寒暄起来。
  因为今天是来相看,除了相人,也是相家,没有定亲也不好打招呼,因而,林小福并不要赵迎春去叫人。
  但有她从中拉关系寒暄,气氛就能缓和许多。
  何况她也提醒了那些人,林家是余家的外亲、余家是杨家的亲家,这关系确实就亲了。
  那几个嫂子自然也就不会再用审视的目光去盯着赵迎春瞧了,反而招呼起赵迎春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