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作者: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50      字数:1963
  “生意不错呀。”看着空出来的一只大水桶和另一只剩下半桶的鱼,林小福笑道。
  “酒楼掌柜来订货了,知道还能煮在馄饨里,都不用我们串起来了,直接过秤来称回去,比串起来能多出几颗,他们说再拿盘子装了,妆点一下就做为一道菜来卖呢。”
  方郑氏就笑着解释了起来。
  “好呀,我们没上酒楼吃过饭,你们可知道四喜丸子?”
  知道酒楼装盘当道菜来卖,林小福突然想到另一个吃法。
  “或是红烧狮子头?”见方家人表情错愕,林小福又问。
  “我到是听南方来的郎中说过狮子头,四喜丸子不知道。”方长学想起来道。
  “南方的红烧狮子头,北方的四喜丸子,都差不多,既然这里不常见,咱们也可以做。”
  林小福才不管这么远呢,只要这里不常见就行。
  “这个不用鱼丸,可以用猪肉、田藕、土豆、山薯、糯米、荸米,做法相似,捏成丸子,可清蒸、可油炸。”
  “但是冷了可能影响口感,是做为一道热菜,每天少做一些,早上卖卖,若是有人订货,再临时来做也可。”
  “这是怕鱼丸子太单调容易吃腻,买卖嘛,还是要图长久的。”林小福解释。
  “林姐姐,那是不是也可以蒸糯米丸子?小小的珍珠肉丸?”方翠在旁立刻好奇地问。
  “当然,只要有人买,就肯定有人卖。”林小福笑道,“还有米糕啊、绿豆糕啊、薄荷糖糕啊,只要做得出来,都可以试试嘛。”
  方家昨天就买了驴车,现在就可以赶着驴车出门做买卖了,方便着呢。
  就算方家不另外办摆摊手续,衙门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为方长学的身份,谁愿意得罪郎中?
  万一哪天有个病痛的,郎中不给医了咋办?
  “哈哈,小福丫头你心思灵巧,婶子我呀,以前到是做过白糖糕,也就小丫头爱吃,他们哥俩都说太甜。”
  第868章 不在乎这点小赚头
  “婶子可以在白糖糕里加点薄荷,多了一股清凉的味道,既能消些甜味,还能解暑。”
  林小福便提议。
  方郑氏一听觉得有理,便笑着答应了。
  林小福想了想,便将四喜丸子的做法说了一遍,现在田藕未到季节,但土豆正是丰收之时。
  山里也有四季可挖的山薯,林小福上回采药也遇到一些,只不过他们上山是为采药,自然不会挖那些东西。
  大家便约定先用土豆替代,等下回他们有空,再一起上山去挖些山薯回来,也能增加一些口味。
  “婶子,这个我就一说,也不是什么独门手艺,你若做得出来,自己赚便是,不必与我分钱,我只合伙鱼丸子。”
  林小福见方郑氏叮嘱方正扬要买多少土豆,要记帐什么的,连忙说道。
  “那怎么行,你出了手艺,断无我们独占便宜的道理。”方郑氏一听就不同意了。
  “婶子无需在意,卖不卖钱还两说呢,你且试着吧,这就好比我提议你将鱼丸子放进馄饨里混着吃一样,难道你要将馄饨赚的钱也分我一半?”
  “提议而已,这手艺,我也是听别人说过,我记性好,总是能将一些觉得有好处的事情记住,临时就用上了,真不用给钱。”
  林小福说着就跟着赵子诚往外走,鱼都送完了,他们也得赶紧把驴车牵出去,不能影响方家摆摊。
  林小福又朝方长学使眼色。
  只有方长学知道她根本不在乎这点小赚头。
  然而方长学却只作没见,林小福突然想起来驴车上还有她带来的一只小坛子,顾不上再说四喜丸子的事儿。
  “对了,婶子你看看我要卖的新货。”她把小坛子打开,拈了几颗杨梅出来。
  “这是什么?”方翠闻着一股似乎熟悉的奇怪味道立刻跑了过来。
  “盐渍杨梅,别人卖鲜梅,我卖腌梅,你们卖卖看。”林小福便往方翠嘴里塞了两颗。
  “甜甜的、咸咸的,味道不一样哎。”方翠吮了吮,眼睛亮了亮。
  方长宇一听也跑了过来。
  吃货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能吃到不同口味好吃的。
  “这杨梅我是二十文的价从花果村进的货,加上盐,干了水份少了秤,成本我就算四十文,按八十文的价卖卖看。”
  “估计论斤卖有人嫌贵,那就论两卖,八文钱一两,要得多底价六文不能再低了,若有人连坛子买,一斤装的坛子还是一吊钱,最低九十文。”
  “不用怕卖不出去就贱卖,这个不随便开坛能储存半年好的,我今年刚做也没有多少货,卖到秋冬,不行咱自家吃。”
  “好,论两可没小秤,老大,能从医馆弄个小秤吗?”方郑氏一听没有多想,立刻就找方长学。
  “有,回头让爹到医馆,我拿杆新秤给他,不过最好是能准备一些裁好的油纸,一两、二两地包好,又干净,又方便。”
  方长学这才开口。
  林小福白了他一眼,怪他没帮自己打下掩护,由着他娘要分钱一起赚四喜丸子。
  第869章 只要有门路
  “对,用油纸,就算有人也拿个坛子、盆子、篮子啥的,咱自己拿油纸包了过秤也方便。”
  方郑氏抚掌大喜,立刻就要让方正扬先去书局买刀油纸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