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作者: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51      字数:1951
  再者村里塾学到底是比不上镇上私塾的,束修也能比较出差异了。
  因而,想走科举还是除了自身努力和天份,还是要寻得更有经验的师长才行。
  只不过这事儿,林小福提过,赵长禄却还没有决定下来。
  但若杨诚也去,赵家会同意的吧。
  而她也很犹豫,因为她已经贴不少钱了,赵家迟早起疑,她哪儿来这么多钱?
  所以,她只提了一句后就不敢再多说了。赵长禄发愁,她也跟着发愁。
  “杨诚刚娶媳妇,确实不好让他们长期分开,但亲家此时新铺开张肯定需要人手,我们也不能不让迎春过去。”
  “但去镇上读书不是小事儿,我们杨家没分家,只能和杨诚他爷还有大伯、二伯都商量才行。”
  杨诚的爹杨正刚为难地说道:“再说我们杨家如今正读书的也就他们哥仨了,都是明年要去考试的。”
  杨家老爷子有三个儿子,老大是村长,杨诚的爹是老三,而杨诚加上堂兄弟一共是八兄弟,杨诚排在第五。
  杨诚已经十八,之前没有参加科试,直到今年才与两个弟弟去。
  二房的堂弟和赵子富年纪相仿,已是十六、七的年纪,自己还有个亲弟与余程志差不多大,是十五岁。
  杨家既没分家,就没理由花更多束修单送杨诚去镇上,而将另两个留在村里。
  林小福明白杨家的情况,也是无奈。
  除此就只能让杨诚与赵迎春先分住几个月了。
  读书的事儿搁下了,种果树的事情却立刻就张罗起来。
  杨家很快就起了六棵桃树,用两辆驴车拖了,杨正刚和大儿子杨昭赶了车,林小福和赵迎春也坐到了车上。
  杨诚的娘杨吴氏也想去瞅瞅啥情况,于是也匆匆上了驴车。
  林小福自是不愿意耽搁,便赶着快到中午也往镇上跑,她会在镇上请大家吃饭。
  经过余家门前,她也只是匆匆打了声招呼,说下次再细说,就随车走了。
  驴车进镇已是中午。
  所谓春种苗、夏插枝、秋打枝、冬移树。
  但此时已是深秋,要移树也是方便的,为了明年开春有桃花看,移的都是树龄、冠值、口径正好的生长期正好的桃树。
  赵长禄那边已喊了药铺两个伙计过来帮忙,就连袁老汉也过来了,种了一辈子田的老农挖坑种树也是有经验的。
  六个大树坑一边三个,只将正中留了一道类似如门的距离出来,也叫不挡风水。
  但门所在的距离出来又正对院中的花圃,这花圃便如回壁影墙一般,不会将之前的上房直直地暴露在两侧与前方的视线下。
  赵张氏婆媳带着赵岳又将厨房都收拾干净,给大家烧了茶水。
  把六棵桃树种下又狠狠地浇了一回水之后,又一起去了东侧院里,商量在哪里种什么树、哪里可以起几畦菜地。
  杨家人见到这么大的铺子也是羡慕不已。
  林小福偷偷将赵长禄叫到一旁打起商量。
  第1304章 留了退路
  “公公,若是杨家愿意,可以将西院几间屋租给杨家,再允许杨家在茶楼外摆个水果摊。”
  “税由他们自己出,若他们没有摊照,可以把你的摊照也租给他们,这样也能分担一点房租压力呢。”
  “你看,咱们一年是二百两的房租,若给杨家五两,五两的房租价不贵,摊照你给衙门多少就让他们给多少,你不亏,他们便利。”
  “这样一年房租六十两,你就只要出一百四十两了,可你有个大茶楼,西院里住了人,也就是铺子前院里有了人气,比空着冷秋秋的好。”
  “可以一起吃饭,这个不用跟他们计较太多小得失,但厨房里忙不过来时,就能喊他们得空的人搭把手。”
  “到也不怕手艺被人学去,就算杨家学了,聪明人也不会在李桥做同样的买卖,对咱们没有影响。”
  “若杨家不愿意搭伙吃饭也行,后院里拭个地方搭个棚,或是让他们自己打个炉子搁推车上,也一样能做饭。”
  林小福分析着分租给杨家的诸多好处,赵长禄听了也陷入思索中,觉得这样好像也行得通。
  毕竟这铺子大,他们又不做鲜果生意了,人手也忙不过来。
  老大也说过,贪多嚼不烂,选择了开茶楼,就将别的生意都搁开。
  而赵家亲戚不多,家世单薄,若能与杨家交好,又在一起住着,也能互相有个照应的。
  “好,一会儿我探探亲家的意思。”赵长禄同意了。
  他们这么大间铺子月租是二十两,一间西院租五两,他们并不吃亏。
  杨家若有意,这价钱也不算多,毕竟在镇上随便租个小租都得十两以上。
  问题是,没人分租地方给你,分租也有诸多不便,若关系处得不好还有许多麻烦事儿。
  而且,在地方不错的旺铺门前摆水果摊,不用另外付租金了,何乐不为?
  赵长禄又把赵子添叫到一边商量之后,就去试探杨正刚的意思。
  没想到他刚提起话头,杨正刚便眼睛一亮,明确表达了这主意不错,只不过……
  杨家没分家,他仍是要回去和父兄商量才行。
  “好说,我这铺子刚开起来,我们用的是茶楼的手续,交的是两百两的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