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作者: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51      字数:1986
  “二嫂……”
  “我会给他开张食方,过两天就好了。”
  林小福本不想小方,毕竟孩子太小了,若不是大毛病还是少吃药的好。
  但又怕孩子拖久了病情拖严重了,就想着把药糖方子配出来,比一般药方要温和一些,适合小孩子。
  而她的方子以防病毒感染为主,辅以食疗。
  第1389章 御寒
  九月下旬长风猎猎,天气渐渐冷了起来。
  赵岳已吃完四副药,每天又吃一碗冰糖炖花生,装在小碗里自己拿木勺舀了吃。
  甜甜的味道他很喜欢,而咳嗽也好得差不多了。
  虽然刚回来那晚他还有些发烧,林小福不停用冷水帕子给他降温,折腾了半夜,好在第二天就缓解了。
  原本只打算吃两副药的,结果因此吃了四副,几天下来总算让他又恢复了活泼的模样。
  看着好转的孩子,林小福不禁在心里吐槽,幸亏赵子添见识早将孩子送到她这里,不然怕是要去仁安医馆花上一笔钱了。
  问题是,如今赵家每天这么忙,一个孩子病下了怕也没人得空照料,病情一拖恐怕更麻烦。
  好在他们还知道找她。
  最近天气阴沉了许多,似乎想下雨又一直下不下来,北风到是时不时刮上一阵,落叶纷纷,秋冬的萧瑟之意便清晰起来。
  直到这时候,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什么的,都已突然离他们远去了。
  村里过来串门的妇人说,不知道十月会不会下雪。
  去年到是没下这么早,但前年的十月下旬,可是下了两场大雪呢。
  林小福在屋里听了不禁默默一叹,怎么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之前男人在家时砍的柴,大多都送到镇上去了,他们就快搬到镇上去了,家里剩柴并不多,这个月可别大降温才好。
  好在赵子富将赵岳带回来时,把赵岳的衣裳带了几身过来,就算冷起来添衣也是方便的。
  林余氏给赵子富的长棉袍早已做好,这两天也把林小禄的长棉袍做好了。
  读书郎多穿长衫,只是村里娃子平时没这么讲究,还是短衫方便一些,但冬天冷,长袍能一直罩到膝盖以下,方便保暖。
  林小福和林小春姐妹就不停做棉鞋。
  去年他们家穷,没有一件像样的御寒冬衣,自然也没有一双能够保暖的棉鞋。
  今年有钱置办这些东西,一家人都当做大事在做,每天心里喜滋滋的。
  尤其是小的们,穿新衣就比过年还高兴。
  要知道往年过年穿新衣的记忆,他们是少得可怜的。
  林小福却在听村里人说这个冬天会比去年冷时,竟有些心慌起来,除了她是今年来的,也因为肚子里有了孩子。
  又不知赵子诚何时能回,若是柴不够用怎么办?
  赵子诚在信中简略地说了一下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铺子,见过什么家族家主,还去了归云庄,师父在归云庄宴了客。
  虽然写得不多,但行程里该写的都写了,言简意赅地一一汇报给她,而他预计最快是下月底回来。
  下月底也就是霜降之后、立冬之前。
  只不过他说的是预计最快,也有可能是立冬之后,小雪前后。
  不能太依赖他,看他书信显然还不知道她有身孕的事儿,既然伙计没说,那她只能自己安置御寒的事情。
  因而,她去了一趟杨家,拜托了杨文叔和杨武叔上山砍柴,按一天四十文算工钱,砍回来搁她自家院子里晒。
  趁着眼下天气还好,没有下雨下雪什么的。
  第1390章 拜见夫子
  这时候村里很多人家都在砍柴、晒干货、做酱菜,为窝冬做准备。
  她自家没劳力,但她有钱,这就行了。
  在九月三十来临之前,院里院外就晒了许多柴,不过林小福并没耽搁,只晒了一天,就托刘庚生带信到药铺,让杨青安排马车来拖柴。
  药铺有一辆平板马车和一辆有厢马车,林小福自有划算,让杨青多准备一匹马,将家里的车架套起来。
  这样就有两辆平板马车可以拖货了,又快又方便。
  杨文叔和杨武叔砍了两天的柴,让伙计一天就拖回去了,暂时都晒在药铺的侧院里,若下雨也能早些收起来。
  如今药铺还是有空屋的,临时放柴方便。
  林小福现在就觉得,柴和粮,都是冬天必备之物,一定不能少。
  而这时候赵家也回村找人砍柴了,只不过他们出的工钱是三十文。
  林小福听赵子富说起时心中暗叹,幸亏她一向给杨家的工钱都不低,杨家也低调,不会在外面说起,不然怕是要连累赵家得罪村里人了。
  但叹归叹,她还是立刻去了一趟杨家,和杨三爷爷把话摊开来说,以免这话传出去。
  杨三爷爷一听当即要退回十文出来。
  林小福无奈笑道:“三爷爷,我是计较这十文钱的人吗,我来说这事,是怕你们说漏嘴传到了村里,让赵家不好做啊。”
  “再说了,咱们两家关系那能一样吗,平日里你们杨家关照我们林家还少了么,我们去了镇上,家里这边还要靠你们料理呢,我只能说,大恩不言谢了。”
  林小福一翻推心置腹、言语诚恳地解释,杨三爷爷这才作罢。
  一直以来可不就是这样么,他们是出了人出力帮忙了,弥补了林家没正劳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