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作者:
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52 字数:1983
这个价不贵,管吃管住还不用每天干活,也就是有货进出时才干活,因此,到是读书的好环境。
赵子富来找林小福说的时候,林小福都觉得好笑,但毕竟是赵子富第一次伸手张罗,也没打击他的积极性,就答应了。
不过赵子富以后也会搬去药铺里住,镇西都给余家住了,他一个人住那边怕拘束,药铺离赵家也近一些。
赵迎春和杨诚也会搬到药铺去。
不过林小福忍了忍,没有问赵子富,这是让她多养了几个小叔子不成?
因为赵子富每个月就是要二哥二嫂出零用一两银子的,那六个新伙计也恰是一两。
不过后继之事都交给掌柜去办,林小福也没过问,药铺楼上的那些书和用具,也不会撤走。
若非珍稀之物,一般物什何必千里迢迢搬走?嫌路上人多车多了么。
赵子诚已从车马行安排了车马,和湛华清点要带走的东西,安置其他事宜。
胡不归却带了护卫先走一步,说是先去看看京城的药铺布置得如何了,若布置不舒适他可不住。
林小福哭笑不得,自然是由着师父的。
第1607章 走水路
袁家人却只能同着林小福出发,因为路上每天依然要治疗,没了仁安的郎中在,就只有她亲自动手了。
不过袁乐善和林小春这些日子跟着方长学,也不是白学的,所有流程细节都熟记于心。
赵子诚也跟着林小福学了针法入门,恰是以袁义为的腿疾为例而学,路上自可在林小福的指点下,为袁义为施针。
一切准备就绪,五月初九这天傍晚,方长宇和林小禄拜别了私塾先生,就回了家。
余家和杨家兄弟们也都来了镇上,当天在赵家食府吃饭。
林安泰和林郎中、林四爷爷也过来了,同来的还有林四爷爷家的林学方,林安泰家的林有兴、林有发,林郎中家的林学志、林学良。
除了送别,林家这些人却还要去方家打招呼,接收钥匙,办理衙门手续。
忙到很晚方散,各自回家。
第二天天刚亮,一辆辆马车就来到镇西,把方家和林家这边的行李都装上车,先行往杨湖而去。
余家人在镇上住了一晚,做了早饭吃了,这才同着一起回村。
如今天气虽好利于出行,到底带着妇孺,赵子诚选择走水路。
从杨湖出去走三江南下,到万源县上岸,再走马车出北阳州经云华州,再擦着德安州三县踏上往京城的官道。
一路若顺风顺水、天公作美,便能省下近半月时间。
这是赵子诚和师父、湛华早就商量好的路线。
此时刚过端午,但南方雨水渐起,北方还是干燥晴天,并不影响他们搭船走水路。
船也是归云庄自己的大商船,一艘足矣。
上午,一行车马就到了杨湖,再与余家人作别,就下湖埠登船。
余家人站在岸上看着,也不禁落泪。
谁会想到才一年时光,林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此时余家两老对自家闺女的亏欠之心,才会溢于言表,余老爷子大声喊着:“丫头,安置下来后记得往家写信!”
林余氏听见不禁哭了起来,在船上朝岸上深施一礼,算是拜别父母。
她也不知有生之年何时能回乡,毕竟此去茫茫她并不知道会如何,只是跟着儿女走罢了。
船开动时,赵子诚出来把船板上的人都喊进船舱里,怕他们晕船。
林小福见娘伤神,就将孩子塞给她,有了外孙要照顾,也能分些心神了。
方郑氏也在一旁劝慰,说她当初也是跟着老大千里迢迢来到李桥,刚安定下来,又要跟着去京城。
为人父母,养儿子、随儿子,不就是这个理儿?
儿子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啊。
两个当娘的坐在船舱里说话,赵辰安躺在摇床里划动着手脚,不时张张嘴,似乎也想说话。
林小福却是抱着赵子诚的手臂站在甲板上看着外面的景色。
方长宇也带着林小禄和袁乐善扒着船舷看风景,林小春一手拉着方翠、一手拉着袁乐心,也很热闹。
船舱有房间,这水上就要走几天,自然饮水、干粮都带了不少。
到中午吃饭时,林小福才叹了口气,想到昨晚就被送到铺子里去的赵岳。
第1608章 将小白虎放了出来
赵岳到此时都不知道他们离开了,还为能和娘亲一起睡而高兴着。
赵家铺子不好再进人,但是药铺却可以。
袁家走后,就安排了赵陈氏的爹娘住了过来,除了在药铺这边负责洗衣做饭,就是帮带外孙。
工钱只给了二两,剩下的自然交给赵子添负责,不可能再从药铺支出了,因为药铺提供了吃住,没有找更合适的人而给了陈家机会。
赵子添于是也给了二两,对自家岳父岳母也不能太小气,好在陈家老夫妇各得了二两工钱,又能住到镇上带外孙,还是很高兴,并没有说什么。
但林小福和赵子添提过一个要求,不要让那什么堂妹到药铺,她不喜。
这恩怨固然赵、陈两家都不知情,但赵迎春出嫁那天闹出来的事情,大家都没忘记,自然认真答应了。
这时候大家都知道,只等赵子富考上举人,就能拿到这家铺子,在这之前,每个月只有一两银子零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