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作者: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52      字数:1976
  回到药铺,湛华自去向胡不归禀报事情进展,赵子诚就来找林小福,谁知媳妇儿却生气了。
  来到屋里,他便将王府那边的事情告诉了她。
  竟然搞出这么大阵仗,又抓了这么多人,暗手肯定在其中。
  而屡次下毒之人又是不是昨晚被他抓到的那个用银针之人,这个就要审问才知了。
  不过说起赵王府后院里那些事儿,赵子诚一脸感慨,心中却是惊骇不已的。
  湛华随赵王爷回来后告诉他的只是昨夜进展,王府里的往事,却是归云庄暗桩查到的。
  赵王爷不愿意让他知道,但他做为即将回王府的世子,自然不能不知。
  师父也是这个意思,才会派人暗查了告诉他,让他心中有数,不要大意。
  如今既然结果将出,又与他们也不是没有关系,于是赵子诚拉着林小福在凉榻上坐下,继续说了起来。
  这事儿都是陆续从各处打探得来,经过梳理之后,就不难理解了。
  当年赵王爷与许军侯嫡长女成亲,本就是象征着荣华富贵的联姻,谁知此女竟然不能生养。
  后来得皇上暗示真相,许军侯府自然不敢有怨言,但又不能让自家女儿还家,这也关乎军侯府脸面。
  因此,便接受了皇上的好意,就让许氏在正妃之位呆着吧,但也不能阻挠赵王添妃妾生子嗣。
  许军侯父子哪敢多说?事情能这般处理已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许正妃能多年掌理王府后院而大权不倒,除了其娘家之力在支撑,也有皇上给面子赵王爷也不与之计较。
  但在这后院里,其他想上位的人自然就将之视为眼中钉,小手段也不少。
  但所有女人都清楚,正妃无出,根本就没有危险,有危险的当然是其他能生养的人。
  因此便有了之前的诸多明争暗斗,赵王府也由原来的几人争宠变得越来越复杂。
  其间派系有多少,怕是连赵王爷自己也分不清楚了。
  女人善变,为了自己生子上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于是,那些个出生的、没出生的子嗣,就一个个或意外、或不意外地早夭了。
  还有刚怀上不久就传出红杏出墙而嗣位不正被惩治的……总之争斗之下无完卵。
  一般高门贵族偌大的府第,涉及各房人员众多,死个把子嗣真不是什么奇事,怪只怪自己没保护好孩子。
  但每次要查便是牵连出一群人来,也多是一群下人,总也查不到主子头上。
  因而,各府有各府管事的方式,也有各府里处世之道。
  而这赵王府,家权是交给正妃的。
  第1661章 悲剧
  赵王爷自己在外忙着公务,他不可能将精力都放在自家后院里。
  因而每次出了事,他就是气得大开杀戒,也无济无事了。
  但他并不相信许正妃会害他子嗣,因为许正妃自己生不了孩子。
  若他膝下无子,对她也没好处,反而是她有权从庶子里挑一个甚至几个养在膝前,何乐不为?
  而许正妃也曾这么做过,三十年来,她养过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却无一存活下来。
  后来,没人敢将孩子再送到正院去,哪怕到赵王爷面前来觅死觅活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过去。
  往事历历,说起来都是悲剧。
  王府里传出闲言,说许正妃克子。
  可惜上头没有婆婆管了,宫里的太后已逝,留下来的太妃不是亲娘自然不敢管事,便是想过问也只能向皇上表达对赵王的关心。
  仅此而已。
  所以,赵王爷虽不怀疑许正妃,却反感她的为人,也质疑她的管事能力。
  曾经他想将掌家大权交给吴侧妃,毕竟吴侧妃曾为他添过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只是都没能养大,功劳自是有的。
  原本他还想将许正妃下堂之后,将吴侧妃扶正的。
  只是各方利益权衡,不了了之。
  但许军侯父子在边关立功,战功赫赫,他也不好下许家颜面。
  后来许正妃也开始吃斋念佛,无事不出正院的门,管家之权虽捏在手中,但其实只管大处,小节很少过问了。
  而这从另一方面,也给了各院里争斗的机会。
  而他却偏说不出她的不是来。
  他直觉这许正妃性情不讨喜,这么多年很少去正院里,有事也是让大管家传达,只在一些重要场合,夫妻才会相遇。
  但在外人眼中,也就是相敬如宾罢了。
  以上都是归云庄的人查到的,再多也没有了,当年桩桩件件都是如何发现、何年发生,消息都不一定准确。
  毕竟几十年来,王府里下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有几个老人能长住在此?不是死了就是外放了,能告老归乡的都是混得好的。
  也会有一些各院女人带进府的陪房,因是亲信而能一直留下来,而这些人都是重要角色,因为一个女人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能做到的事情却不多。
  她们只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与其他女人争宠就行了,至于其他要计较之事,就是下人来做。
  便是这些人,能留下来的也不多,有的死了,有的下落不明。
  赵子诚说着这些信息时,也趁机与媳妇儿探讨了一下这权门贵户的可怕之处。
  以前他没多想也没经验,在知道这些事情之后,就觉得这样的地方比江湖还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