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作者:
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53 字数:1955
既然二伯还没有回来,呆下去还耽搁林学志晒药、林学良看书呢,她又不能像和仁安的郎中那样交流医术。
在仁安郎中眼里,她是高人。在林家父子眼里,她只是一个这两年才开始学医的半吊子,勉强算是入门的人。
多说多错。
“不坐会儿吗,喝杯茶再走,刚从山上回来吧,歇歇。”林志学却挽留。
林小福不想与他们多聊,他却是想和她多聊的,一边说一边让林学良拿了两本图册,还有自家抄写的一本册子。
“你给我们收罗的那些种子,我们在这两本图册里找到大半,还有一些是在别的医书里找到。”
“全部都另行抄写出来,怎么种、要注意的事情,都记下来了,打算按时令种在后山上,我爹打算明天就去垦一块地出来呢,若不是今天有外诊,今天就上山挖地去了。”
林学志笑着解释,当然,中元节也不合适上山挖地,总觉得不吉利。
林小福听了便笑道:“在后山垦一块药田出来是好事,好好种着,以后我再有什么好药,也种些过来。”
医者若能自己种些药材,是好事。
用起来总是方便的,还能增长见闻呢。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另一种体现。
像她到哪儿都想建个药庐,而纪家自己住的府中,一座看似平常的客院里,小小花圃就种了药兰。
既可观赏,还是珍稀药材,多好。
林小福便直接翻看了由林学良抄写的方子,从不同书册里摘抄收集出来的相关记录,还算是详实。
她仔细看完,才点头道:“挺好的,以后观察它们的生长、外观变化、药性,皆能记录下来,不失为一份珍贵资料。”
很多医者都有自己的各类手稿,对医术流传有很大的推进和传承作用。
而天下仁安每月必出一本的《仁安诊例》,可说是汇天下之大成,杏林界的精华,普及于世,是大功德。
林小福也是受了那个感染,而自愿主动将自己经手过的一些病例,也交给了他们去普及。
医者为民造福,就是将病例广而告之,让更多相似病例能够增加治愈和存活的机率。
正说着话,就听见院子外面传来赵岳的喊声。
他们下山这一路走得慢,赵子添他们脚程快,这就折返回来了。
第2115章 没想这么远
正好林银宝也拿着自己的名籍过来,在院外就碰到了赵子富,俩人就乡试一事就说了起来。
赵子富这才知道林银宝根本还没有交过报名上去,吓了一跳,瞪着林银宝。
“你还真是心大,要是我走也要走去看看考试的情况,三年后考怎么了,三年后就不要熟悉考场啦。”
“我告诉你,越是后面的大考,越要上心,越要谨慎积极,三年又三年,可不能白等啊。”
赵子富一翻话说得林银宝也后悔起来,他只想到不浪费家里的钱,也想让自己多些准备,到真没想这么远。
却没想到赵子富心里是这么郑重认真,便想起了林小福的话,心里对赵子富便有些刮目相看了。
当初在村里塾里也没少过争吵打架的俩人,他现在才知道,他对赵子富并不了解。
思及于此,林银宝有些脸红尴尬,对赵子富的吐槽就没有回应,直接说了林小福的补救。
“希望还赶得上,咱们都一起去探探路,就算今年没戏,三年后也一定要考上去,我还想去京城逛逛呢。”
赵子富听了替他松了一口气,俩人说进了院子。
赵子添在院外和赵子诚说话,到是没进去。
赵岳很快就和安儿还有林阳玩到了一起,林学志的儿子林予晓做为小主人,还热情地招待小伙伴们搬小马扎过来坐。
林二伯娘蒸的绿豆糕刚熟,就切了一大碗送过来,林学志的媳妇端着一盆水给孩子们都洗了手脸,再让他们吃绿豆糕。
一向人家可能没这么讲究,但郎中家里就会很注意这些细节卫生。
林小福也是让家里人养成了这习惯,大家到是不觉得突兀。
赵子添婉谢了喝茶的好意,喊了赵子富一声,便要赶回镇上去,他们的驴车系在村长家门前呢。
“爹爹再见!小叔再见!”
赵岳坐在小马扎上转身,没有哭着赶脚,而是一只手拿着绿豆糕、一只手挥了挥,很乖地道了别。
这边林小福也走出来拿了一小块绿豆糕吃起来,虽然不及糕点铺的细腻,但绿豆清香在热腾腾的口感中,却很纯朴地体现出来。
在农家,这样的小点心还是不错的。
吃完,她就喊着要回去打渔了。
赵子诚看着她有些无奈地笑了,一个在京城能进入皇室见过世面的小媳妇,回来村子竟然这么快又恢复成以往的模样。
不容易,也让他欢喜。
“晚上早点过来吃饭啊,你二伯昨天就念叨着要听你们说京城里的事儿呢。”林二伯娘见他们要走,连忙赶过来留客。
“二伯娘,晚饭我们就不过来吃了,要打到了渔,就让禄儿送几条过来给二伯下酒,炖汤也行啊。”
林小福笑着,却是继续往外走。
“哪能不吃饭呢,伯娘虽不识几个字,却也知道你都送了多么珍贵的礼给他们父子几个呢,一顿饭总要招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