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作者:
燕七雪 更新:2025-02-14 14:53 字数:1956
显然她们村里闺女是配不上了。
气氛有些尴尬地安静,杨吴氏觉察到了,连忙笑道:“你们也别多想,我这不是一下知道这么多闺女,有些挑花眼儿了嘛。”
“这嫁女要找好婆家,娶媳妇当然也要娶像我家两个媳妇这样儿的啊,勤快、贤惠、孝顺、明白事理,你们也是当婆婆的呢,咱这心思,还不能明白?”
“哈哈,你说的是,娶媳妇最怕就是进门前没看清楚,进了门又退不了货。”
“若遇着那种进了门就露出本性,又泼又无理,还不孝的媳妇,可是惨喽。”
“何止,若是个爱生事儿爱作妖的,家道不宁啊。”
“……”几个妇人这才又感慨地说了起来。
都是当婆婆的,相看媳妇也曾是她们操心过的事情,而她们当年不也是小媳妇?
妇人之间的话题,唯有这些最让她们感触,让她们感慨颇深。
杨吴氏一边急着给子侄找媳妇,一边又觉得自家出了个举人,还是要找更好些的人家才是。
至少,也要多相看几个再作决择。
杨家兄弟却不知道有这种事儿发生,他们回来后这两天还没有摸书。
有时同赵子富一起到赵家食府帮忙,有时就去逛街,又去余家看余程志。
几人都很纠结,是一同去京城看看世面呢,还是月底就去县城上县学?
而南林村,林小福回家之后不再提起与小夏氏说过的那些话,林余氏也没多问。
第二天照顾是林小宝来送林阳,林小宝说他二哥去外婆家了,虽然没有考上,但还是要去报个平安。
没人说及小夏氏和林金宝后来有什么想法,当然小的们也不知道这些事儿。
林小福照例带着三个孩子去村子里玩耍,秋收已过,正是耕田种麦子或种油菜的时候。
牛在田里犁田,农人在扶着犁,孩子们想看牛时就蹲在田塍上。
想去看做茶就去茶坊,想采茶就背着小腰篓去山地里转一圈儿,摘不摘到是其次。
找乐子才是最重要。
每次看着他们忙进忙出劲头十足,林小福跟在一旁都觉得哭笑不得,觉得他们小大人似的很搞笑。
第2259章 应变准备
而赵子诚也会跟在她身边,怕她一个人带不过来。
夫妇俩每天就这般悠闲,看着村里人心里一阵嫉妒。
他们每天下田忙死了,就赵二俩口子闲得慌只是溜娃儿,也不愁生计、不愁吃喝。
有钱就是好啊!
九月初五一大早,赵子诚又带着护卫上山去了,这一走当天就没回来。
林小福也没担心,因为赵子诚他们就是有备而去,带上了干粮和水袋,那片山林又是赵子诚熟悉的。
初六吃了早饭,林小福就在家里带着孩子们读书、玩游戏、看着画册讲故事。
因为天气没有前些日子晴朗了,有些阴云笼罩,秋风也变得寒凉了。
寒露将至,气温下降,外面风呼呼地吹着,她带着孩子不愿意出门。
林余氏那边又给孩子们做了新的秋衣秋裤,买了棉花回来做棉袄。
因为赵迎春生了,要等到吃了满月酒才走,他们在家的时间又变得多了起来。
林余氏怕南下路上冻着孩子,就早早地做起了棉袄。
他们是春暮夏初出京北上,一路经历的是夏天,在家过了秋天,本打算重阳之后就出发回京,因而并未带厚衣裳。
多耽搁近月,自然要做应变准备。
还好这些时日忙碌嫁衣、喜被床帐等陪嫁细软,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最后还是决定就在这里将出嫁有一应针线活儿都做完,而不是等回到京城再去做。
毕竟回京之后又要忙药房里的事儿,还要学医,林小春也不得空。
也就是如今住在家里,每天又没别的活儿,这才多了大把时间不去浪费,也算找了事情在做。
这些日子忙的都是针线,林小春的针线、绣艺又精进了不少。
到是林小福,做衣纳鞋很利索,绣花这种事,堪堪只有能看的水平。
林小福能有这水平也是仗着自己的专业实力硬生生学会的,但她并不愿意花功夫去学。
因为她有钱,她觉得自己想穿什么高档昂贵的绣花衣裙没有?宫制衣裙世子妃袍服常服都有。
因而,有时间她更愿意看看书、写写治疗方案或是抄抄诊例,再陪孩子们玩耍,乐得自在。
这天中饭后,她正带着几个孩子在屋里讲故事哄他们睡中觉。
因为赵子诚没有回来,她就将赵岳和林阳也带到了自己屋里。
午后正清闲时,院门口突然传来喊声,她侧耳听了听,辨出是林孙氏的声音,不由拧了下眉头。
若是以往她也懒得理会,只是前几天小夏氏才提及林杏花的亲事,想要说成与杨家的亲,她与小夏氏也算是闹了点不愉快。
只不过有林金宝从中调和,小夏氏应该不会记恨于她,而她也将话搁明白了,剩下的,爱咋咋。
要说她报复谁而故意拦着不给林杏花说亲,那也赖不到她身上,她都说添妆都准备好了。
思忖间,林余氏的声音已在上房那边传来。
“在呢,屋里说话吧。”
随后是一阵脚步声快速穿过院子,林小福又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