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 第111节
作者:希昀      更新:2025-02-17 16:25      字数:3909
  杨玉苏知道轻重,收整心情毫不犹豫出了门。
  章佩佩独自留在这间屋子,抹了半日泪,最终在黄锦的催促下离开。
  彭瑜这厢当然没能带来好消息。
  他确定乌先生带着凤宁进了蒙兀地界,蒙兀可不比大晋,大晋处处设有关卡,必须过所方能通行,蒙兀是游牧民族,除了少数几座城池,其余广袤之地均是茫茫草原,一旦进去,那便是天大地大,杳无音信了。
  乌先生断定裴浚一定会大肆搜捕,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进了蒙兀,滞留在蒙兀腹地深处一个不起眼的河畔,与一堆牧民依水而居,师徒二人擅长蒙语,与当地百姓交流毫无障碍,凤宁做男装打扮,旁人只当她是个年轻小伙。
  没有恨,就没有痛。
  玉苏和佩佩皆有归宿,她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乌先生出境后给她寻了一匹马,凤宁时不时在山脊肆意驰骋,有一种久违的痛快。
  裴浚万没想到,是他教会了凤宁骑马,而如今这位姑娘却骑马离开了他。
  乌先生极为聪明,他压根不急着带凤宁前往乌城,他决定先给裴浚一年时间,到一年后,他对凤宁那份执着会慢慢淡去,等到朝官给他送上各路美人,届时天子三宫六院,凤宁不过是历史长流中的一粒尘埃,不足挂齿。
  裴浚当然没有放弃,他不可能放弃,蒙兀又如何?他让彭瑜亲自带人深入蒙兀追寻。
  一月后,彭瑜回来了,他一无所获,这位指挥使担心往北只是乌先生的烟雾弹,兴许他们想法子又折往别处也未可知。
  裴浚从乌先生的习性与凤宁爱好推断,他们最可能去的地方是西北,又加派人手前去西北伙同当地锦衣卫大肆搜查。
  每过一个地儿,留下一根桩,他要在大晋所有州县布下天罗地网,只要乌先生和凤宁出现,他坚信迟早有一日会露出马脚。
  有了除夕前何楚生的进谏,十六开朝复印后,立后的折子浩如烟海,可每进来一份折子,柳海亲自悄悄挪出去,压根不敢叫裴浚瞅见。
  短短半个月,他人显见瘦了一圈,若再用立后去刺激他,柳海怕闹出什么事来。
  裴浚脸上再没了笑容,人也越发变得喜怒无常。
  正月过去,立后尚无半点动静,一日视朝,都察院几位御史再次上谏,裴浚眼神空洞地看着他们,无声地笑了笑,这一抹笑无比阴寒,叫人莫名战栗。
  “依爱卿之言,哪一位适合为后?”
  群臣立即踊跃发言,有人举荐梁冰,有人强推王淑玉,还有其余三品以上的女官,瞧着倒是没有几个不适合的。
  裴浚双手搭在龙椅,漠然听着。
  每个名字都很熟悉,过去李凤宁的名讳总被辍在末尾,但今日没有一个人提李凤宁。
  对啊,她已经不在了,不知去了何处?
  将朝臣的声音丢在身后,他扶几而起,一人往后宫迈去,不知怎么进了奉先殿,犹记得她在这里被人陷害,铁骨铮铮为自己辨说,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位女孩的与众不同,她柔弱却柔韧,比谁都有更强的生命力。
  出了奉先殿往后走,就到了延禧宫前的延禧门。
  那一年除夕,他数度从这里出入,大约也是初三那日吧,他忙完朝务过来,看着她偷偷拥着被褥躲在阁楼看烟花,他气得抬手将人拎了回去,她躲在被褥里喋喋不休埋汰了他许久。
  过延禧宫进入东二长街,幽深的红墙一眼望不到尽头。
  余晖脉脉,晚霞铺满上空,裴浚独自一人杵在一片火红当中,仿佛这世间仅剩他一人。
  这种孤单他不是第一次有。
  十二岁那年,父亲中暑病逝,王府担子毫无预兆压在他的脊梁,是母亲陪伴身侧,鼓励他独当一面,三年过后,母亲缠绵病榻,她用整整半年时间跟他道别,裴浚永远记得,母亲握着他的手失去最后一丝温度时,一抹空茫涌上心间。
  往后只剩他一人,踽踽独行,撑着整座王府。
  他以为他足够强大,这一辈子再也不会有这种孤独感,帝王本就是孤独的,一个女人又算什么?
  直到今日立在这深长的宫道,他彻头彻尾地感觉自己被遗落了。
  从何时起,那个女孩不知不觉在他身心落下烙印,是他认定能陪伴他一辈子的人,是他认定可以信任一辈子的人。
  他这一生经历太多太多的告别,没有一次像李凤宁这般叫他刻骨铭心。
  她走得太突然,走在他对她最炽热的时候。
  行至万春亭,隐约听到一声猫叫,紧接着一道银铃般的笑声传来,裴浚猝不及防回过眸,身后春风猎猎,树影婆娑,不见那时人。
  天色暗淡,四下茫茫,裴浚回到养心殿,廊庑下照旧有一群女官与内侍在站班,裴浚一眼扫过去,没看到熟悉的倩影,忽然之间觉得无趣极了,他漫不经心步入御书房,颀长的身影陷在坐塌间,双手撑额吩咐柳海道,
  “下旨,于六宫二十四局外增设审计司,命梁冰为正五品审计司郎中,其余女官悉数发配回府,自行另嫁。”
  柳海闻言噗通一声跪下来,满脸惊愕,
  “陛下,您这是...”这是要遣散六宫呀,谁都知道这些女孩子未来都是入宫做妃子的,这一下全部遣出去,无疑昭告百官,他现在不立后也不封妃,
  “陛下,奴婢觉着这不太妥....”
  裴浚阴鸷的眼风扫过来,冷冷看着他不说话。
  柳海打了个寒颤,一看这模样就知道没了商量,
  “那...那王淑玉姑娘也要出宫吗?”
  这可是百官呼声最高的皇后人选,一旦连她也被遣出宫,就是要玩完呀。
  可那道冷隽的俊脸,此刻忽然阴森森笑起来,
  “大伴若舍不得她,自个儿留着吧。”
  柳海猛呛了一口凉气,涨红着脸呐声点头,
  “奴婢这就去办....”
  消息一经传出,百官沸腾了,各个急得跳脚,纷纷上书抵制。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裴浚突然颁布一道诏书,宣布要给献帝与献后上尊号,筑帝陵,这下彻底点燃了百官的怒火,不少翰林院的老学究挺身而出,当场进谏,一面要求皇帝收回旨意,一面请求皇帝立后,说什么陛下若不答应,就撞死在廊柱上以死明志。
  那年轻的帝王,突然就爆发了,手中滚烫的茶盏对着那人砸来,
  “那就去死,还愣着做甚!”
  那双眼跟一对窟窿似的,淬着寒芒,清隽的脸全是冰冷无情。
  茶水烫着了老翰林的手,疼得他一声不敢吱。
  朝会散去,朝臣觉着今日皇帝之举有些过分,纷纷来到袁士宏跟前劝戒,让他去皇帝跟前说道说道,袁士宏心下思量,想追封献帝情有可原,若不立后就说不过去,匆匆踵迹跟他到养心殿,眼看他身影即将没入殿内,袁士宏唤了一句,
  “陛下....”
  他撩袍在养心门内跪了下来,
  “百官盼陛下立后有如久旱盼甘霖,均是一片赤诚之心,还望陛下纳谏哪...臣斗胆请陛下先下立后旨意,再追封献帝,如此两全其美,百官也无二话。”
  说白了,用立后安抚群臣,减少追封的阻力。
  那道高大的身子就这么背对着他在廊庑晃了晃,对着自己的授业恩师,终究是什么都没说,只摆摆手示意他离开,就踏步进了御书房。
  也没去批折子,径直一头栽在内殿的卧榻。
  可今日之举显见激怒了一些耿直的臣子,这些老翰林底下各有不少太学生,于是不少学生在午门外跪着替老翰林鸣不平。
  后来不知怎的,一传十,十传百,群臣激愤,干脆趁此机会来到左顺门外请愿。
  一则,请求皇帝立后,二则,请求皇帝收回追封旨意。
  百官斗争策略很鲜明,就是拿着追封一事要挟皇帝立后。
  一百多位朝臣跪在左顺门外,绯袍,青袍绿袍均有,乌鸦鸦一片人头,可见各级官员上下齐心,除此之外两百太学生在午门外造势。
  柳海听到奏报,悄悄往里瞥了一眼,只见那道修长的身影卧在床榻,怀里像是揣着什么,显见还在为李凤宁的事过不去呢,这会儿知会就是火上浇油。
  可怜的掌印亲出左顺门,劝告百官与太学生回去。
  大约是柳海态度过于和软,给了这些朝官信心,于是人越聚越多,这下好了,惊动了羽林卫大将军陈平,陈平可不是柳海,没有那么多顾忌,径直捅去了养心殿。
  裴浚是什么性子,他这辈子受过谁的要挟?
  当初手无寸铁尚且没听杨元正和太后摆布,如今能被几个太学生吓着了?
  “打!”那道冷戾的嗓音从被褥间闷出来,
  “来多少人打多少人,打到他们服为止!”
  锦衣卫和羽林卫齐齐出动,揪出几个头头当场笞杖。
  左顺门外怨声载道,哭声遍野,这丝毫没动摇这位帝王的信念。
  旁人都以为裴浚这是意气用事,非要跟百官犟着来,只有坐在杨府别苑喝茶的杨元正看透了他的心思。
  大晋官场素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正因为这一点,他杨元正私下没少栽培新人进入翰林院,他退了又如何,翰林院照旧有他的心腹,未来三十年,杨家在朝中还有人。
  门生故吏遍天下可不是说着玩的。
  不仅是他,最初被裴浚威胁离开的毛遂,打的也是这个主意。
  而今日裴浚故意捏着立后与追封的事,挑起百官的火,引发翰林院这场浩劫,真正目的在于将翰林院上下清洗一遭,彻底排除异己。
  这位帝王眼光真是毒辣,城府也深不可及。
  杨元正深深吸了一口气,吩咐长子道,
  “收拾收拾,老夫要回弘农老家。”
  杨元正登车离开的同一时间,翰林院老臣被贬斥者无数,被鞭笞受伤的官员和太学生不下百人,至此,裴浚彻底清除了盘根错节的党派势力,以极其强硬的姿态,否决了立后的呼声,并顺利追封献帝为“睿宗”,移牌位入太庙,尊“皇考恭穆献皇帝”。
  史称“左顺门事件”。
  至此大礼议之争彻底结束。
  好长一段时间,朝中再无人提立后一事。
  李凤宁依旧没有消息。
  养心殿那道高峻的身影,沉默如铁。
  一日柳海伺候他安寝,见他痴痴盯着空荡荡的矮柜没有吭声。
  柳海后知后觉意识到,李凤宁没出宫前,这里搁着一盏花灯,正是去年元宵送他的那盏,等着裴浚睡去,他悄悄去库房亲自将那张沾了灰的花灯给取出,小心清理干净,重新点上。
  这一日夜里忽然刮起大风,雨淅淅沥沥而落。
  裴浚睡到半夜迷迷糊糊觉着有一双柔嫩的小手,在他前胸后背游走,他猛然惊醒,迫不及待双手去拽她,眼前空空无人,唯有窗外电闪雷鸣。
  连雨不知春去,一觉方觉夏深。
  她离开时尚是瑞雪飘飘,如今养心殿外的花坛夏花烂漫,草木葳蕤,裴浚混混沌沌坐了片刻,目光不经意一瞟,看到矮柜那盏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