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作者:一瓶陈醋      更新:2025-02-22 13:51      字数:3418
  第25章 第二十五个老祖宗很骄傲【大修】
  朱世珍被这么群怼了之后,脸红脖子粗的,哪怕是服软了,心里也是不服气的。
  不过就算他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农人也知道,后人知道的事要比前人知道的多得多。
  就好像他哪怕是个农人都知道宋朝是怎么没的,宋朝的那所有的聪明蛋加起来知道吗?
  所以如果能让后人来说一下自己这个朝代的事情,他心中也能清楚一点重八建立的朝代最后怎么样了。
  可是说这话的是个女人……
  朱世珍心中那个纠结啊!
  陈曦倒是也不强求,很淡定的说:【明朝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毕竟还在后面。
  现在既然是昭襄王让小女子说两句,那小女子就献丑了。
  始皇帝乃是我种花的第一位皇帝——为什么是第一位呢?因为在他之前,只有皇,只有帝,只有天子。
  这皇帝的称谓,乃是始皇帝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而此后的两千年帝制之中,‘皇帝’也成为了帝制时期统治者们的最高称号。】
  嬴稷:!!!
  他眼睛一亮。
  嬴政自称“皇帝”这个事情,他是知道的,不过他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
  毕竟他还称过一段时间的“西帝”呢,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有这个自称,他还和齐愍王那个傻……
  咳,和齐愍王一起称帝了,对方是东帝。
  东西二帝并称,想要压天子一头,想要让其余五国矮他们一节。
  只可惜,这种小心思他自己觉得没什么,齐愍王也觉得没什么,可是其他诸国就不这么觉得了。
  团结的力量还是伟大的,虽然其他五国的实力单独都比不上他们,一旦联合起来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最后没多长时间,他们两个就被迫把这个头衔给下了。
  自称和自嗨其实没什么区别,得看别人认不认可。
  现在陈曦一说,嬴政的这个自称不光是他自己称呼,此后的两千年里都还延续下去了,这不就是对“皇帝”这个身份最大的认可吗?
  嬴稷一拍大腿:【彩!】
  赢子楚也是非常激动,他冲着嬴稷行了一个大礼:
  【大父,子楚虽然不才,没有能给秦国带来什么,但是子楚为秦国带来了政儿!】
  嬴稷狠狠地拍着赢子楚的肩膀,笑容灿烂的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子楚啊,你好!你是真的好!你是寡人最优秀的子孙的父亲!哈哈哈哈哈——彩彩彩!】
  嬴稷的开心简直要溢出来了!
  如果不是他还有秦王的身份在身,说不定都要当场跳起舞来!
  赢子楚:……
  怎么说呢,大父这个话真的是让人开心也不是,不开心也不是。
  不过算了,还是开心的好!
  毕竟政儿实在是厉害啊!
  哈哈哈哈!
  其他的人看着高兴的近乎忘形的赢家人,虽然有些嫉妒,但是也能理解。
  如果他们能有始皇帝这样的子孙,他们也会这么骄傲的。
  毕竟这可是让后世两千多年都遵循他所创造的称号的人啊,看看其他的,哪有流传那么久的。
  不过显然还没有完,因为很快陈曦又道:【当然,这也只是其中一点,只是一个代表。
  毕竟□□曾经说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始皇所坚持的所创立的很多制度,都是百代传承,哪怕是我们这个时代,都有秦制的流传。
  方才昭襄王提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其中之一,统一了文字,便是书同文。】
  【我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交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文字则是一个地区人们交流的一个载体。
  哪怕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名义上都是奉周天子为主,可是各自的领土之中,文字语言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严重妨碍了各地的经济文化沟通交流,同样,也影响了人们对其他地方的认同——
  你说的话都跟我不一样,写的字我都不认识,我怎么能认同你呢?
  这对始皇帝的统一是十分有阻碍的,更何况,不懂秦文的百姓,怎么能理解秦中央政府下达的命令呢?】
  嬴稷这个时候认同的点头:【不错,寡人打下来一块地方,那块地方的人也不会当自己是秦人。
  就像当年,魏国强大的时候夺走了我秦国的函谷关,可那里的人却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魏人,始终觉得自己是秦人是一样的。】
  陈曦道:【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认同。
  在始皇帝统一六国,真正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之后,往后大部分的国家更迭,百姓就没有这么反抗了。
  因为他们说着同样的话,认着同样的字,读着同样的书,流着同样的血,都是同样国家的人。】
  【当然,这只是文字所代表的最浅显的意义。
  对于当时的六国来说,始皇帝统一文字的毁灭性打击不亚于灭国。
  因为他们的文字承载着的不光是工具的作用,他们国家的文化、思维、风俗等等都是由文字来表达的,这里我就要绕一下说一说始皇帝被诟病许久,被儒生追着骂了两千多年的了。】
  嬴政满意的点头:“是啊,朕这么做,所谋深远,哪里是一群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指指点点的家伙能了解的?”
  李斯拱手:“皇帝陛下所谋之深远,乃千秋万世记,而反对的六国余孽和某些勋贵,他们的眼中只有眼前的东西,只有触手可及的利益,而没有千秋万世之后子孙的利益。”
  “传朕的命令下去,让各地郡县加大力度推行小篆,秦法。”
  嬴政沉吟片刻,“还有,让人去将我大秦的文化编纂一下,派专人去各地宣讲。”
  只能说始皇帝不愧是始皇帝,从陈曦的三言两语之中便看出来了许多东西。
  昔日六国的黔首没有认可秦国,归根到底,还是文化不同。
  他们从心底里还是原本六国的人。
  如果能将这些人心中对于原本国家的信念和认同转化成为对秦国的。
  文化这上面是以前嬴政想到了,却没有想的这么透彻的。
  很多事情他只是凭借着本能去做,并没有那个时间去思考到底为什么他想要这么做。
  现在天幕上多少能透露一下,只要他们能够认真研究,那一定有所收获的!
  “不过这焚书坑儒是什么?”李斯有些不解的看着天幕,“为何陛下会因为此事被后世诟病?”
  现在秦国刚刚统一天下没多久,很多制度也是刚刚颁布,处于摸索之中,焚书坑儒两事还完全没有发生。
  嬴政无所谓道:“无碍,天幕总会说的。
  而且你看天幕所言,后人对朕的评判似乎比现在那些六国余孽要公平的多。朕也不是什么听不进去人言的昏君,若是不对的,朕自然不会再去做。”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听天幕之言,将文化这部分重视起来!李斯,此事便交由你去办了。”
  “诺!”
  第26章 第二十六个老祖宗很骄傲【大修】
  与此同时,类似的决定在各个朝代都在上演。
  刘邦咂咂嘴:“乃公以前怎么不觉得这文字这么重要?”
  吕雉在旁边辛辣的说:“因为陛下并不是一个文人,对文字没有什么敏感度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哪个要脸的文人能做出来把妻儿丢在敌人阵营不闻不问的事情,又有哪个要脸的文人能说出来“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这样的话来?
  刘邦脸皮厚,淡定的说:“文人嘛,能用则用,什么都听他们的,那才是完蛋呢。”
  吕雉:“不过文人的声誉确实有很大作用,陛下说呢?”
  前两天刚刚被商山四皓给说教了一顿,将换太子的想法彻底憋回去的刘邦:“……”
  他说什么,他怎么说?
  “皇后说得对。”刘邦憋屈的应道,“交好文人的事情就交给皇后了。”
  吕雉并不意外刘邦会这么做,毕竟之前刘邦也曾经讨好过商山四皓却没有将人请来,不管为什么她是把人请来了。
  “臣妾必然不负陛下所望。”
  李世民对众臣道:“天幕上说的事情,诸位回头可以拟个折子上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宣扬我大唐文化的好法子。”
  武则天对这点则是深有认可。
  毕竟她成功上位,其中也是编了不少女菩萨的故事出来,让人们逐渐接受女性成为最高统治者的。
  “婉儿,你回头去准备准备,类似的经啊文的可以多出一点……”武则天微微一笑,“女子,还是出来走动走动的好。”
  赵匡胤开始问群臣:“你们觉得,用中原文化去同化大辽,让他们自愿把燕云十六州送回来有可能吗?”
  顺便再称臣归顺一下。
  众臣:“……”
  想法是挺好的,但是也仅仅是想想罢了。
  朱元璋虽然不是很懂,多少也能懂文化的重要性。
  不然他也不会让宋濂去当他的老师了。
  现在这样的事情……
  朱元璋问朱标:“标儿,你有信心吗?”
  朱标微微一笑:“老师正是文坛领袖,想要在文化方面下手,老师正好是最好的人选。父皇,儿臣会努力的。”
  朱元璋满意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