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
作者:一瓶陈醋      更新:2025-02-22 13:52      字数:3029
  就是可惜了这个忠心耿耿的岳飞啊!
  【世界上有为了家国舍生忘死的人,就会有为了蝇头小利出卖国家种族。
  前者比如李纲、宗泽,后者便是这个太学生了。
  也是很可惜,历史上没有留下这个太学生的名字。
  你看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要留名嘛,这完颜宗弼也是个过河拆桥的。
  接受了人家这么大的帮助,居然没有把姓名流传出来。
  否则的话,高低也是清明寒食让人吐上一口口水的存在。】
  太学生:“……”
  不,没名字就挺好的,挺好的。
  第156章 第一百五十六个老祖宗很骄傲
  【在完颜宗弼经人提醒, 决定暂不过河后,赵构就开始了他的表演。
  哦不,通过他的这个操作, 我们还是称呼他完颜构更好。
  说不定他还真是金人在大宋生下来的卧底,不然不好说此人对金国卑躬屈膝的程度呢。】
  嬴稷嗤笑出声。
  【这么说也不是不可能, 那金人残忍狡诈,说不定还真搞过换皇子之类的事情呢。】武士彟脑子较为灵活,立刻就想到了什么。
  【也说不定, 毕竟在宋朝的时候,人们还臆想过狸猫换太子的事情呢。】陈曦耸了耸肩。
  【狸猫换太子?】嬴稷耳朵又竖了起来,【这个听起来比这破完颜构有意思多了。】
  【那一会儿说完我就讲讲。】陈曦好脾气的说。
  【现在还是继续说岳飞岳王爷的事。
  前面说了, 赵构本来就没什么抗金的心思。
  只要金人不来影响他当皇帝,那金人就是把占领区的所有汉人都杀了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所以在情势稳定之后,他便想要收工了。
  但是毕竟他是皇帝, 虽然做着小人的勾当, 却还是想要一个好名声。
  于是他数次委婉地令岳飞停止进军, 岳飞不听。
  这个时候,金人的好大儿, 秦桧就出场了。】
  【七月上旬,秦桧唆使其党羽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 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 且令班师。”
  这使赵构下定决心,大约在七月八日或稍后, 向岳飞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
  当然,这和后面的十二道金牌还没关系, 这只是第一道命令而已。
  这道命令过了几日,在七月十八日,即张宪从临颍杀向开封之时,第一道班师诏送达。
  岳飞这个时候还是想要抗争一下的,毕竟现在是完胜的局面,不打金人说不过去啊!
  他甚至还给赵构写了一封上书,表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他脑子没病吧?】嬴稷难以理解,【这还能信?他这么说要是有用的话,李若虚那会儿就不会叫人回来了吧?】
  【何止。
  在第一道命令下了之后隔了两三天,在大军先锋进抵朱仙镇,完颜宗弼逃出开封之时,
  眼看着收复就在眼前,眼看着就能一雪靖康之耻的时候,
  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
  根据考证,赵构发十二道金牌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不久。
  而这个时候,岳飞还要为赵构解释,找理由,表示: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嬴稷:【……】
  在座的,可能除了他就是赢子楚更加理解赵构的感受了。
  毕竟其他人都是先祖,他们可是实实在在大权在握的王上。
  和皇上不一样,可也差不多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秦桧误他,分明就是他本人有问题,还要给他找理由?】嬴稷难以理解,【寡人的武安君要是有这么单纯该多好啊?】
  那他还为什么要杀武安君啊?
  【是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岳飞天真的地方。
  实际上当时岳飞将在外,名声亦在外。
  哪怕是赵构一天连发十二道金牌让他班师回朝,只要岳飞坚持,自己去打,哪怕是南宋朝廷军饷军粮一分不给,也多的是人愿意出资支援。
  所以他回去,并非是南宋的权威有多么强大——被金人撵成了这幅狗样子,还有什么权威。
  只是因为宋朝开始便重文轻武,洗脑的比较强大。
  真要是在汉唐时期的话,就赵构这种,分分钟就能被权臣给拉下来。】
  汉唐时期的皇帝们:“……”
  虽然很看不上赵构,但是这种说一不二的感觉,就算是想要投降都没有臣子敢拦着的感觉是真的香啊……
  他们要不要学习一下?
  不过……
  大部分皇帝还是有骨气的,看着赵构这样屈辱的模样,却又有些犹豫了。
  固然能让所有臣子往东不往西很好,可是整个国家屈辱成这个样子,那还是算了。
  划不来划不来。
  【最不想让岳飞走的人是谁呢?
  便是当地的百姓。
  在岳飞准备下令班师回朝的时候,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
  “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
  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
  就……
  赵构放什么屁都听是吧?一点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都没有是吧?
  一个脑子里只有软怂投降的皇帝,和苦苦挣扎求生,哪怕是家中没有余粮都要支援将军的百姓,
  怎么着都是前者更重要呗?】
  这一点,众人都没办法回答。
  因为无论如何,他们也还是古人。
  忠君爱国,忠君可是在爱国之前的。受的教育不一样,那自然选择也就不一样。
  倒是嬴稷看着陈曦,若有所思。
  后世的情况变得比他想象中的更厉害,这样一个弱女子,居然能有如此思想……
  不得了啊。
  如果有机会,他当真是想要去后世看看。
  嬴稷想着,然后道:【寡人记得,这个时候不是儒家变成了主流了吗?
  那帮儒生一直搞什么民贵君轻呢,寡人看这个时候也不见得嘛。
  昏君也比百姓重要,为了昏君一席话放弃数万万百姓那也是可以的。
  儒家早这样,寡人也不会重用法家啊。】
  岳飞:“!!!”
  他的脑子轰然作响。
  百姓不重要吗?
  当然重要!不然的话他为什么要严格约束岳家军呢?
  他认为自己没做错,忠君爱国,可是听到天幕上这么说,他怎么还是觉得自己……
  做错了什么呢……
  【儒家在一步步迎合君主的过程中,早就丢掉了最初的模样了。
  尤其是在南宋之时,为了能够保证那些打不过金人又不敢冲金人叫板的男人的地位,儒家更加扭曲了起来。
  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听着就离谱的东西,也都是南宋开始的。
  以二程和朱熹为首的理学家们一边放纵自己,一边指责别人,
  尤其是朱熹,为了能够打击其学术上的敌人唐仲友,曾经对弱女子严蕊严加用刑,想要屈打成招让她诬陷唐仲友宿妓。
  但是严蕊风骨卓绝,哪怕狱卒行遍酷刑,打得她伤痕累累,却始终不曾诬陷唐仲友半句。
  最后,朱熹不得不以有关风化的罪名判其入狱。后来朱熹改任,岳飞的三子岳霖任提点刑狱,岳霖敬重严蕊的气节,重审案子,才算是沉冤得雪。
  程朱理学还表示女子不应该改嫁,但是在南宋之前,北宋的时候女子虽然有所束缚,可是也没有后来的夸张且离谱。
  在程朱理学发扬光大,尤其是在明朝之后,女子才被框死在了贞节牌坊上。
  像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也还是一个二嫁妇人,她也是“狸猫换太子”传言的主要受害者。】
  又是“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他可真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嬴稷眼睛亮亮的,几乎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听些故事了。
  这什么赵构岳飞的,实在也是太气人了。
  【话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