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
作者:一瓶陈醋      更新:2025-02-22 13:52      字数:3189
  自己这个儿子有多优秀他比谁都清楚,虽然偶尔会有些对官家不敬的言论,心却是好的。
  现在却因为自己的原因害得儿子跟自己一起入狱……
  他对他不起!
  岳云却很平淡:“父亲不必为儿子不平,儿子本来就是跟随在父亲身后的,即便是和父亲一同下狱也理所应当。
  只是那些诬陷父亲的人,还是应当早日铲除才是,否则的话,又怎么对得起张宪呢?”
  岳飞微微点头:“你说得对,来人啊,先将王俊羁押起来,稍后再审!”
  “还有便是……百姓何辜啊父亲!咱们是一走了之了,可这被金人欺压的百姓呢?”
  “住口!”岳飞心中一慌,大声怒斥岳云,“这话岂是你可以随意乱说的?”
  岳云有些不服气,不过看岳飞的眼神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这次并没有以往坚定了。
  他也就闭嘴不再多言。
  虽然天幕上现在说的应该是他们要被冤屈,甚至被冤杀的情形,可是岳云却很期待。
  如果天幕可以让父亲改变心意,以拯救百姓为先,而不是去听那个昏君的话就更好了!
  他有种预感,这次的父亲可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了!
  【岳飞在大理寺受审的时候,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甚至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来。
  其实这个行为我觉得还是……
  嗯,有点没意义。
  想要害你的人会因为你背上刺个字就不害了?
  尽忠是尽忠了,但是现在人家皇帝需要的尽忠是让你去死啊,你露这个算尽忠吗?】
  岳飞:“……”
  如果从陈曦的这个角度去理解问题,他好像……
  还真的不算尽忠了。
  【可惜岳飞的“尽忠报国”在别的时候或许没什么问题,
  可是在赵构统治时期已经成了悖论,尽忠是皇帝要他做啥就做啥,报国是做对国家有利的事。
  但是他听赵构的话是害了大宋,不听赵构的话是不够尽忠。
  在面对赵构这样的跟从金国来的卧底没啥区别的皇帝时,尽忠和报国本来就只能二选一了。
  所以哪怕是面对岳飞的表现,原本审理此案的官员何铸为之动容,如实禀报了秦桧,也并没有换来什么好结果。
  秦桧直接换了万俟卨来审理,这个也就是跪在岳王庙前千年的四个人之一。
  万俟卨本来就是领命要弄死岳飞的,所以压根上来也不听岳飞的辩解,直接就让他自认。
  对此岳飞悲愤难当:“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
  之后任由万俟卨等用尽手段,也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不过这个时候,岳飞活着与否,已经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因为岳飞入狱之后,赵构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
  去跟自己的金国爸爸议和了!】
  第158章 第一百五十八个老祖宗很骄傲
  岳飞:!!!
  他一个人死不足惜, 但是皇帝居然还要议和,这实在是让他难以理解!
  不过旋即岳飞苦笑。
  官家想要议和的心思谁都知道,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告诉他了。
  现在这个决定, 只能说是情理之中,他震惊些什么呢?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完颜构跪舔自己的爸爸达成的和议:
  宋向金称臣, 金册宋高宗赵构为皇帝。
  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
  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 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
  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 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这份和议史称“绍兴和议”,彻底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 虽然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 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但是也为后面南宋的外患深重,偏安一隅打下了基础。】
  【如果岳飞将军能看到, 我真的是想问问他,在看到自己刚刚打回来的领土,
  连带着领土上的百姓,和他们血汗交上来的赋税, 就这么一并送给了金人, 你是什么感受呢?
  你会后悔吗?后悔放弃北伐的梦想,放弃领土上的百姓, 去听一个昏君的话吗?
  而且在和议之后,万俟卨等逼供不成, 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
  宗正卿赵士?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也遭万俟卨弹劾而革职并逐出临安。
  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刘允升被下大理寺处死,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于流放地。
  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从此“莫须有”也成了无中生有,罗织罪名,凭空诬陷的代名词。
  在得知这么多人为自己的清白舍生忘死的时候,也不知道岳将军是什么心情呢?】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
  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而岳飞死前,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之死,可谓是亲者痛,仇者快。
  宋朝的百姓们为之流泪,可金国大臣们却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不知道的是,他心心念念的官家,在和议之后给金国写的誓表是以“臣构言”起首的!
  通敌卖国,这种臣子在哪一朝哪一代不是要被诛九族的?
  但是落在皇帝身上,居然就这么轻飘飘的过去了!】
  岳飞:“!!!”
  他目眦欲裂!
  陈曦的几个问题宛如重锤一般砸在岳飞心里。
  他现在不觉得自己是拯救大宋的功臣,他甚至觉得自己是抛弃百姓的罪人!
  如果可以重来……
  不!
  不需要重来!
  现在就是机会!
  他还没有收到朝廷的那十二道金牌,一切都还有转机!
  只是……
  他并不想造反,所以他才会那样回去。
  现在这个问题重新出现,让岳飞简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如果奉诏不听,他又与乱臣贼子何异?
  他只是想当一个单纯的大将军,守土安邦,收复山河。前朝那些权臣可不是他的榜样,他是想做诸葛武侯的!
  【在岳飞死后,他还是被平反了。
  当然不是在赵构时期,而是宋孝宗赵昚继位之后。
  靖康之耻的时候,金国不是基本把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人一锅端,只留下个赵构还被吓得失去了生殖能力嘛。
  所以在赵构继位之后,不得已才将皇位传回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
  赵昚便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代。
  也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个君主,史家誉之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他这一生锐意进取,平反岳飞,起用张浚,发动隆兴北伐,试图收复中原,然而惨遭败北,不得已与金朝缔结隆兴和议,恢复了宋金之间的和平状态。
  此后,他注重内政,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重视理财,赈济百姓,南宋呈现安定局面,史称“乾淳之治”。
  如果岳飞所在的时候碰到的是这位皇帝,南宋未必会一直偏安一隅……】
  说到这里,陈曦滑稽的笑了一下:【哦,也不一定非的是赵昚。
  哪怕是那位著名的扶不起的阿斗过来,岳飞估计都要痛哭流涕了。
  毕竟哪怕是阿斗,在被曹魏攻破之前,也是励志北伐的。
  只要是他相父出师表上的人,那是没有不用的。
  就算是不在这上面的人,没有得到重用,比如姜维,可是因为他也是励志北伐的,刘禅也给他这个机会了。
  而不是像赵构这样,巴不得卖国。】
  诸葛亮听到这里愣了一下,然后摸了摸自己身边孩子的头。
  “原来皇上如此听话啊,一直在坚持北伐。”
  刘禅笑容有些憨厚:“相父和先皇都是要北伐的,朕自然也是要北伐的。不过朕看这天幕上提到的皇帝,好像并不想北伐啊。”
  “是啊,所以皇上可千万不能学这个皇帝。”诸葛亮眼神微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