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作者:牛奶糖糖糖      更新:2025-02-24 15:20      字数:2639
  然后,父子就打出了一番极其“骚气”的操作。
  那便是,袁逢先是将庶子袁绍过继给二哥,也就是袁绍的二大爷袁成,等袁成死后,袁逢又把袁绍收回为继子。
  ——哥哥死了,弟弟养大哥的儿子,并且视如己出,这很合理吧?
  而这么一来一回。
  袁绍那“庶出”的身份就变成“嫡出”了,与他的大哥“袁基”、三弟“袁术”一样,享受嫡子的一切待遇。
  汉末时期,礼乐崩坏,类似于这种骚操作,很多大家族都会玩。
  比起他们,诸葛瑾这边,就纯粹许多。
  他单纯是因为弟弟诸葛亮十几年无所出,且在信笺中提及,暂时不考虑纳妾……
  如此算下来,作为兄长,且将诸葛氏一门的繁兴看的比天还要重的诸葛瑾,他就有责任过继一个儿子给弟弟,且义不容辞。
  当然,这个儿子可以是长子诸葛恪,也可以是现如今的幼子诸葛乔。
  原本而言,这种决定,诸葛瑾自己做就好。
  无论是诸葛恪还是诸葛乔!
  作为儿子,都只能听之任之,不能违抗。
  可这一次,偏偏诸葛瑾把这个决定交到了儿子诸葛恪手里。
  是他诸葛恪留下,还是他弟弟诸葛乔留下,全凭他,一念之间。
  “呼……”
  神色暗淡的诸葛恪深深的呼出口气。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他不想走,更不想离开生他养他的父亲,可……他又能忍心弟弟的离去么?乔弟……才七岁呀!
  当然,他更理解……
  之所以这位东吴国主会答应父亲与二叔的请求,逍遥津一战的溃败,合肥赌局下,荆州的一去不复返是这一切的源头。
  而这些……
  他诸葛恪都有参与,且扮演了分量不轻的角色。
  可以说,如今的境况,就是他诸葛恪搬石砸脚,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是他亲自把他自己,或是他弟弟给折进去了。
  “若是……若是当时我没有轻信那洪七公……若是……若是当时不是我劝父亲致信吴侯,那么……就……就不会有合肥赌约,就不会……”
  诸葛恪脚步一顿,不由得低下头,眼睛挤成了一条缝,他的眼眶中已经挤满了泪水。
  这一刻的他痛苦,他茫然,他无措!
  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就在这时……
  “哇哇哇”的啼哭声传出。
  他注意到,他驻足的地方,透过那窗子,可以清楚的看到,屋子里有小娃正在啼哭。
  “哇哇哇,哇哇哇,我要娘,我要娘……”
  原来是这一处百姓家,年幼的小娃因为找不到母亲,正在闹脾气,大哭。
  翁翁耐心的给他喂饭,“你娘有事出去了,来吃一口,吃一口。”
  小娃抽噎着,“我要娘,我要娘陪我玩。”
  一时间,小娃的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而这阵孩童啼哭,吵得鸡飞狗跳,闹得四邻不安。
  就在这时,一个正直壮年的男人没有耐心的走了过来,他隔壁邻居,娃娃的啼哭影响了他的午休,他当即大喊一声。
  “你再哭的话,那张辽就来了!”
  这句话,就相当于……把张辽一个威风凛凛的曹营将军,比作了一个“青面獠牙”的老妖怪,还会吃小孩儿!
  而不可思议的是,当这句话传出,这小孩儿神奇般的不敢哭了。
  像是生怕张辽这个老妖怪来吃他似的。
  牙齿“吧唧吧唧”的咬着嘴唇,眼睛里却不住的落着泪,唯独嘴巴,再没有哭声。
  辽来……辽来!
  哭,不敢,不敢!
  这就像是南朝时期,小孩儿哭闹,大人说“杨大眼”来了。
  宋朝时小儿哭闹,大人说出那句无比屈辱的“耶律休哥”来了!
  再加上张辽张文远,这些“猛男”都有“一针见血”的“止啼”效果。
  ——堪称威震幼儿园的存在!
  ——恐怖如斯!
  倒是诸葛恪,他将一切看在眼里……
  那小儿的眼泪渐渐止住,可他诸葛恪的眼泪却……却是宛若断了线的珠链一般,“啪嗒”、“啪嗒”的落下。
  他诸葛恪还有何面目留在江东呢?
  虽然……
  这个锅不是他诸葛恪的,但这个锅,孙权已经稳稳的甩给了他爹诸葛瑾。
  诸葛恪能想到,若是留在江东,他与他爹将会受到何等的冷嘲热讽?
  他那素来的恃才傲物,能忍受的了这份痛苦么?
  可偏偏……
  不可否认的是,这中间,他诸葛恪又岂是没有一点过错呢?
  ——他过错太大了!
  他的过错,让东吴丢了荆州!
  终于,诸葛恪紧握的拳头松开,他咬着牙,他像是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我……我去……”
  ——“我犯的错,岂能他人替我抗?我……去!”
  虽然不愿意!
  但是,已经到这一步了,他诸葛恪选择自己去担当。
  尽管不服,可他诸葛恪又不得不承认。
  ——『洪七公啊洪七公,我是想有朝一日战胜你,而后一雪前耻,但……我现在却不得不加入你!』
  心念于此,诸葛恪带着哭腔。
  “因为……因为我打不过你,我……我只能加入你!”
  ……
  ……
  第98章 铁索连横:统统连起来吧
  无数吃瓜百姓,拥挤在江陵城的得胜桥上。
  大有一种客似云来,熙来攘往的感觉。
  反倒是得胜桥下的步兵与骑兵,各个剑拔弩张,严阵以待,一场大战就要拉开序幕。
  当然,说是“大战”,多少有些夸大的成分,毕竟关银屏所带的步兵也就十几人,而关兴的骑兵也差不多是这个数量。
  双方的兵刃均是木制的军械,平素里演武时用的,伤不到人……
  双方的最大差别是“马”!
  而战场上,约定成俗的准则,那便是有“马”的一方与无“马”的一方,战斗力何止差着一道鸿沟!
  随着关兴喊出的一声:“随我冲……”
  “得得得”……
  马儿发出嘶鸣。
  “嗒嗒嗒”的马蹄声在得胜桥下响彻,十余战马向前疾驰、奔腾。
  这本就五百米的距离,战马疾驰,眨眼的功夫便能疾驰而去……
  关兴也是铆足了劲儿,毕竟这么多百姓看着呢。
  甚至……方才抬头时,还看到了父亲也来了。
  这无疑更加激起了关兴的求胜欲。
  当然,在关兴看来,借助着骑兵的冲击力与机动力,三妹关银屏的步兵就是换上再结实的战车,也不可能抵挡得住这道冲锋。
  战车?呵呵……
  这都是战国时淘汰下来的玩意?
  何曾又是骑兵的对手了?
  当然,关兴对关银屏,还是保持着充分的重视。
  “锥形阵!”
  随着他的吩咐,他与手下骑士呈锥形散开,关兴一马当先的冲在最前。
  “好!”得胜桥上的关羽不由的吟出一个“好”字。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倒不是说,关羽觉得儿子关兴的变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