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节
作者:牛奶糖糖糖      更新:2025-02-24 15:21      字数:2558
  两人迅速上前。
  “师傅,师傅……”
  王叔和显得很惊讶,“师弟……你们……”
  杜度与韦汛顾不得那些,杜度连忙道:“三师弟,方才采买的那些药材,快……快去煎服,按照中焦血症来治,现在……立刻,立刻就得将‘小建中汤’灌给师傅!还有……还有桂枝加芍药汤也……也需备上!”
  韦汛毫不迟疑。
  他重重的点头:“我……我知道!”
  说话间,他已经拿着那些新采买的药材,就去煎药。
  王叔和与貂蝉均是目瞪口呆的望着杜度……
  杜度则紧咬着嘴唇,他的眼眸始终没有离开张仲景的面颊。
  他在观察,在无比细腻的观察。
  ——『吻合,晕厥时与那书中的症状完全吻合,好……太好了,太好了!关四公子诚不我欺,有救了……有救了!』
  心中这么想。
  杜度连忙回答王叔和与貂蝉,“师兄、师姐先莫要问那么多,我……我有办法救师傅!”
  ……
  ……
  第183章 关四公子,求你了,求求了!
  长沙郡,驿馆内。
  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桌上摆放着酒馔。
  廖化却一边敲着筷子,一边兴奋的直作歌——“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这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战城南!
  这本就是雄壮昂扬的歌声,此刻,经过廖化的渲染,更添得了无限的激昂之意。
  就在刚刚,廖化已经把关羽传回的急件呈给了关麟,连带着“口沫横飞”的将其中的细节,娓娓讲述了一番。
  当然,其中的那句“四公子神算定荆州”不是关羽写的,关羽也不可能写的这般肉麻。
  这是廖化自己加入进去的。
  作为廖九公的儿子,廖化是个有学问的文化人,由衷的称颂出这么一句,并不难。
  倒是……诸葛恪与糜阳听到这些战报,一下子懵了呀!
  说是惊诧到无法呼吸,一点儿都不过分。
  不怪他俩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这封关公传回的信,太劲爆了。
  ——曹魏武猛都尉、关内侯、中郎将、裨将军吕常,在夜袭关家军一处营寨时,于浮桥上被射杀。
  三千骑兵悉数阵亡,整个浮桥下的浅河中满满堆积的都是曹军骑士的尸体,有人的,有马的。
  除此之外……
  ——曹仁的部曲将牛金,这个曾经带三百人差点把周瑜的东吴兵给“突突”了的猛男。
  也在夜袭伏虎山时被关羽一刀取了首级,身首异处。
  当然,以上两位虽然也厉害。
  但是在这份急件中的分量就显得不那么重了。
  宛若开胃菜般的存在。
  因为下面,关羽亲笔书写的还有两条。
  驻守江夏,曹魏中首屈一指的水将,被誉为江夏铁壁的文聘也被关羽给劈了。
  驻守襄阳城,被曹操誉为最像他的“酷吏”满宠,也因为夜袭关家军,被乱箭射杀。
  当然,虽然这战报听起来已然很狂暴。
  狂暴到诸葛恪觉得。
  若是在东吴,他诸葛恪困兽犹斗一辈子,怕都不可能看到这般狂暴的战报。
  可偏偏,这还不是重点。
  重点是,造成这一切的。
  能杀掉曹魏襄樊四员虎将,几乎将襄樊的中坚力量悉数抽空的,使得荆州的局势一夜变幻的……
  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
  离不开一条情报。
  人,自然是关四公子,关麟关云旗;
  情报,则是他告知廖化的那条‘他笃定文聘,会夜袭伏虎山,焚烧两百余艘战船’的情报!
  也就是说,这所有的战报。
  ——斩杀四员虎将,一夜绞杀曹魏数千骑兵,俘虏数千人,让曹魏襄樊局势,几乎一夜崩盘,一切的源头,都在关麟这里!
  就是因为他的精准预判,才让关羽能做出了对应的布局。
  就像是对方的一切行动尽在关羽掌控。
  怕是关羽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明”的仗了。
  那么问题来了。
  诸葛恪与糜阳的心头产生了同样的一个疑问。
  『——四公子关麟怎么就能判断出,文聘会去烧船呢?』
  这并无预兆啊?
  似乎……从廖化的口中,他们只是得知,这事儿的起源,是关羽饶有兴致的出了一道题,问关麟“伏虎山”与“卓刀泉”名字的由来。
  可关麟的答案,竟完全不按常理的变成了文聘夜袭去烧船了!
  这答案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糜阳还好。
  他习惯了。
  反正,在他眼里的四公子关麟,是一个“鸡兔同笼”可以做出十三种解法的男人。
  这种在数学领域无比卓越的男人,本就是恐怖如斯。
  提前预判出敌军的动向,也就是多了一种解法罢了,平平无奇。
  可诸葛恪就不一样了,他初来乍到,这条战报……已经让他的小心脏,有些承受不了的感觉了。
  这也太狂暴了吧?
  诸葛恪无法想象,更无法解释,他觉得……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直到……
  他将这件事儿与关麟写给他的那《原道》联系在一起。
  再加上“关麟砸缸”引发的思考,也一并联系在一起。
  诸葛恪好像突然就能想通了……
  毕竟,关麟是一个敢“砸缸”的人,他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
  问题又绕回了那“砸缸”的问题上。
  预料到文聘的动向,就像是那关麟砸缸。
  为何他诸葛恪想不到呢?
  为何他诸葛恪的话,一定要保全那口缸呢?
  这口心中的缸?
  这口隔着他诸葛恪与关麟之间巨大眼界差距的缸,究竟是什么?
  诸葛恪越想,越是觉得关麟深不可测。
  要知道,诸葛恪在东吴那是“天才、奇才”般的存在。
  他也自恃甚高,什么“蓝田美玉”、“添字得驴”,“智对张昭”、“博学多识”……这类的赞誉不胜累举。
  可……现在。
  诸葛恪来到了关麟的身边,一篇《原道》,一个关麟砸缸,一番对战局的神级预判。
  这让诸葛恪切实感受到。
  什么叫做“坐井观天”?
  什么叫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今日的他无比庆幸,他选择从东吴那“困兽之斗”的局中脱离出来。
  否则,关麟口中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就是他诸葛恪自己啊。
  服了,拜服!
  深深的拜服。
  一时间,关麟未发一言,可诸葛恪就宛若被关麟忽悠瘸了一半,对关麟只剩下拜服,只剩下无穷多的好奇与疑问。
  他太渴望解答出这个少年身上的神秘了!
  他太渴望找到与这个少年之间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