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节
作者:牛奶糖糖糖      更新:2025-02-24 15:21      字数:2726
  这……
  诸葛瑾只感觉脑壳疼!
  他想哭……
  可他又不得不强忍着脑壳的痛感,忍着欲哭无泪的心情,他还得堆笑着回答。
  “精彩……忒……忒精彩了!哈哈……忒精彩了!”
  “关……关四公子大才!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张飞满意的大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走了啊……回见!”
  他挥了挥手,带着张仲景与貂蝉,还有一干弟子就往驿馆方向行去。
  在张飞的世界里。
  接下来还有一出好戏,是个重头戏。
  ——认主!
  让医圣认主,这戏可好看咯。
  ……
  ……
  另一边,馆驿中的关麟也没闲着。
  张仲景这事儿,诸葛瑾……或者说东吴的推波助澜,关麟一清二楚。
  官署门前闹腾,具体怎么回事儿,他也清楚。
  张仲景醒了,他更清楚。
  事实上,就算张仲景没有醒来,人心都是肉长的,张仲景的弟子又不傻,是非善恶也分得清,只要站出来帮关麟说一句话。
  他那什么“逆子”、“恶少”的名头引发的乱子,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关麟不知道张仲景会来衙署,也不知道,他还敲响了登闻鼓,要为关麟鸣冤。
  若是知道,他就不会只让张飞去凑热闹了,怎么着他也得过去,张仲景就算了,张仲景的这些弟子给关麟磕一个,不过分吧?
  不过,很显然关麟有更要紧的事儿。
  准确的说,是因为想到了张仲景。
  关麟琢磨出一件大事儿来。
  此刻,张星彩磨墨,关麟在纸上书写着什么。
  “建安二十二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张星彩喃喃念出了上面的文字。
  却疑惑道,“如今方才建安二十年,云旗弟如何写建安二十二年的事儿?建安二十二年,会有一场大疫么?云旗弟是怎么推测出来的?”
  唉……
  关麟幽幽的叹出口气,却只是淡淡的回了句,“有一个方士算出来的,我也不知真假,但总要防范于未然嘛!”
  嘴上虽这么说,可实际上……关麟写的是曹植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两年后所著的一篇文章,名为《说疫气》!
  在关麟的记忆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整个东方世界,没错……是东方世界都将经历一次罕见的超级大瘟疫。
  这场瘟疫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根本就治不了。
  曹植在《说疫气》中的形容是,这一年家家户户都有死人,全家死的一个不剩很常见,甚至全族人都死了也不稀罕。
  而在关麟的印象中。
  这一年,因为瘟疫,也死掉了一些有名的人物,比如司马家的顶梁柱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大疫于军中。
  建安七子中有五位,这一年全都“嘎”了!
  甚至,这一年,刚刚当上太子的曹丕看到这么多人因为瘟疫而死,从而留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想法,琢磨着赶紧写本书传到后世,万一他就嘎了呢?
  于是就有了……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其次莫如著篇籍。”
  同样是这一年,东吴几乎死了三成的兵士,就连二十九岁,十分耿直的“旋风”凌统也被瘟疫带走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最、最要命的是那一年四十六岁的鲁肃也被带走了。
  也正是因此。
  关麟琢磨着……如今这张仲景的命既已经救下了。
  除了医治法正外,是不是可以发挥一些余热,比如……搞出个医院什么的,或者做下药品的研发,未雨绸缪……去对抗两年后的瘟疫。
  让那些该死的去死,不该死的活下来。
  乃至于,只要这个所谓的“医院”能够治疗瘟疫,那北方与中原岂不是得“一户口本”、“一户口本”的往南迁。
  荆州和益州还会缺人口么?
  还会缺兵员么?
  曹操就是占了九个矿,可没有农民去采矿啊……
  越是这么想,关麟觉得……为两年后的大疫未雨绸缪,医院这事儿大有可为。
  ——如果张仲景只是一个人的话,那他就是张仲景。
  ——可若是利用他,能纠集起来一波杏林中人,提前将那对抗瘟疫的方剂给搞出来,那张仲景就不是张仲景了,而是南帝……啊不,是南医!
  如今东邪、北丐有了,正缺一个南医。
  南医不止是救人,更是与曹操抢人口啊!
  需知,三国鼎立,人口是重中之重,是第一生产力。
  嘶……
  ——『这事儿,可行啊!』
  关麟越想越琢磨着,这张仲景,这杏林医者,竟是如此这般的“奇货可居”!
  ……
  ……
  第192章 蓝田美玉?倒当得起吾儿云旗的人
  太阳已经升起,关家军正在紧张的准备,明日一早他们就要进攻襄樊。
  就在这时,响起了清脆急切的马蹄声,关平翘首相望,远远看着几匹马疾驰而来,只见马匹上的人影逐渐清晰,是廖化……
  而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年轻的、略显肥胖,却依旧风度翩翩的公子。
  很明显,两人是星夜兼程而来。
  关平自言自语道:“廖主薄怎么来了?”
  这一句话脱口,关平立时惊呼,“难道是四弟那边出事儿了。”
  却见廖化与那年轻肥胖少年驾马行至关平的面前,两人同时翻身下马。
  “长公子,关公何在?”
  “在中军大帐。”
  关平指了指大帐的防线。
  廖化颔首,当即深深的吸了口气,与诸葛恪对视一眼。
  诸葛恪微微凝眉,他知道,作为“云旗公子的人”,真正的挑战要来了,关公这根虎须,这次……他将替云旗公子去触碰,乃至于去拔下来!
  想到这儿……“咕咚”一声,诸葛恪难免咽了口口水。
  他紧跟廖化的步伐,一并往中军行去。
  ……
  ……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的。
  此刻就伫立在中军大帐中。
  这柄通身碧绿,绿中泛着血迹殷红的青龙偃月刀,如今也有着属于他的故事与传说。
  相传,天下第一铁匠选择在月圆之夜打造它。
  完工时,突然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一千七百八十滴鲜血。
  当地方士分析,这是青龙的血。
  而这一千七百八十滴鲜血悉数坠入这“宝刀”之中。
  所以,这青龙偃月刀之名由此而来。
  乃至于有说法,青龙偃月刀,从铸造到封存,势必要杀一千七百八十人!
  而青龙偃月刀就像是拥有灵魂的器物,他会自己去选择自己的主人。
  所以,它在拥有了巨大力量的同时,也拥有最完美的主人,得到最大极限的发挥。
  此刻……
  关羽罕见的于中军大帐中挥舞起青龙偃月刀。
  碧绿色的刀身,冷气森森映出诸葛恪那惊白了的脸。
  刃口上高高的烧刃中间凝结着一点寒光,仿佛不停的流动,更增加了锋利的凉意……
  “咚……咚……”
  随着刀柄重重的砸在地板上,发出那低沉、厚重到极致的声响。